赞美母亲的诗句
(一)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蔡文姬《悲愤诗》
(二)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李白《豫章行》
(三)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四)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五)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其一》
(六)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七)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赠母亲的诗》
(八)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九) 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元稹《莺莺诗》
(十)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杜甫《新安吏》
(十一) 莫愁父母少黄金,天下风尘儿亦得。——杜甫《锦树行》
(十二)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杜甫《凤凰台》
(十三) 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苏轼《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
(十四)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十五)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经》
(十六)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杜甫《遣兴》
(十七) 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韩愈《射训狐》
(十八) 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张籍《别段生》
(十九)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杜甫《前出塞九首》
(二十) 频将思母泪,早暮洒湘阴。极目江天远,白云何处深。——钱淑生《忆母》
(二十一)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二十二)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短歌行》
(二十三)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二十四) 啁啾鸟恐鹰鹯起,流散人归父母来。——贾岛《颂德上贾常侍》
(二十五)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二十六)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李端《杂歌》
(二十七) 远天明月出,照此谁家楼。上有罗衣裳,凉风吹不休。——于武陵《高楼》
(二十八)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
(二十九)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蓼莪》
(三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三十一)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三十二)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孟郊《游子》
(三十三) 阳乌有二类,嘴白者名慈。求食哺慈母,因以此名之。——元稹《大觜乌》
(三十四) 流莺子母飞上林,仙鹤雌雄唳明月。——李绅《悲善才》
(三十五) 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孟郊《尧歌》
(三十六)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杜甫《无家别》
(三十七)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经》
(三十八) 消遣又来缘尔母,夜深和泪有经声。——元稹《哭子十首》
(三十九) 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四十)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蒋士铨《岁暮到家》
(四十一)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四十二)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四十三)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欧阳修《画地学书》
(四十四)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蔡文姬《悲愤诗》
(四十五)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白居易《母别子》
(四十六)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杜甫《遣兴》
(四十七)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欧阳修《画地学书》
(四十八)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四十九)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慈禧《赠母亲的诗》
(五十)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王安石《十五》
(五十一)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五十二)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蓼莪》
(五十三) 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雉子斑》
(五十四)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杜甫《新婚别》
(五十五)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白居易《慈乌夜啼》
(五十六) 得食将哺母,饥肠不自充。——白居易《和《大嘴乌》》
(五十七) 慈母忧疾疹,室家念栖莱。——刘长卿《北游酬孟云卿见寄》
(五十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五十九)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六十)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六十一) 人来唯仰乳,母抱未知慈。——孟郊《子庆诗》
(六十二)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六十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六十四)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孟郊《游子》
(六十五) 蚁王化饭为臣妾,蜾母偷虫作子孙。——白居易《禽虫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