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乐摘抄整理的雨的诗句(精选114句),共5篇,请欣赏。
雨的诗句 篇1
1、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5、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6、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张协《杂诗十首》
7、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9、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11、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1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6、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1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9、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点绛唇》
2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雨的诗句 篇2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2、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3、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1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12、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李世民《咏雨》
13、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查慎行《晓过鸳湖》
14、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15、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16、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17、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顾浮毒迫印ぱ盍璺纭
18、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袁去华《剑器近・夜来雨》
19、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20、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21、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22、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23、半怯春寒,半便晴色,养得胭脂透。――张t《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
24、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25、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26、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李存勖《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
雨的诗句 篇3
1、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3、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5、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白居易《雨中题衰柳》
6、肩舁仍挈},莫怪就君来。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白居易《雨中访崔十八》
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8、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9、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10、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11、夕阳逢一雨,夜木洗清阴。――马戴《新秋雨霁宿王处士东郊》
12、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容若《风流子秋郊射猎》
13、雨深更觅山寒甚,过了重阳菊未知。――方岳《洞元小集》
1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5、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苏轼《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16、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7、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李白《九日登山》
18、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卓文君《怨郎诗》
19、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20、把祝福做成针,让开心去穿线,绣出美好的回忆。把心情谱成歌,让幸福做旋律,唱出快乐的节拍。把菊花酿成酒,让艳阳去发醇,品出九九重阳节的美妙!
21、记得眉山文翰老。曾道。四时佳节是重阳。――陈与义《定风波九日登临有故常》
22、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23、一年好景是重阳,萸紫樨红菊更黄。――项安世《大人生朝六首容孙》
雨的诗句 篇4
1、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
2、何须一醉独重九,但是相过多几回。――陈著《次韵戴帅初不赴丹山醵饮二首・危时时节已难得》
3、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丘浚《咏菊》
4、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5、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苏辙《次韵王巩见赠》
6、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7、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8、萸津菊润斋醅熟,共助重阳辟恶杯。――宋祁《重阳前二日喜雨答泗州郭从事雨洗淮天旱始摧》
9、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文森《九日》
10、绿萼冰花,数枝清影横疏牖。玉肌清瘦。夜久轻寒透。――蔡伸
11、绿萼冰花,数枝清影横疏牖。玉肌清瘦。夜久轻寒透。――《点绛唇》作者:蔡伸
12、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霜天晓角》作者:林逋
13、玉骨冰肌天所赋。似与神仙,来作烟霞侣。枕畔拈来亲手付。书窗终日常相顾。――李之仪
14、堆琼滴露冰壶莹。楼外天如镜。水晶双枕衬云鬟。卧看千山明月听潺!躺
15、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空怜一掬水,珍重此时情。――鲍溶
16、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辘轳青丝索。仙人骑凤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古意》作者:常建
17、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塞上》作者:杜荀鹤
18、镂冰翦玉工夫费。做六出飞花乱坠,舞风情态谁相似。算只有江梅可比。――卢炳
19、堆琼滴露冰壶莹。楼外天如镜。水晶双枕衬云鬟。卧看千山明月、听潺!队菝廊恕纷髡撸翰躺
20、皓月方离海,坚冰正满池。金波双激射,璧彩两参差。――李商隐
雨的诗句 篇5
1、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白居易
2、镂冰翦玉工夫费。做六出、飞花乱坠,舞风情态谁相似。算只有、江梅可比。――《杏花天》作者:卢炳
3、风解池冰蝉翅薄。庭树枝枯笼翠萼。背寒迎暖起犹慵,闲卷珠帘凭画阁。――《玉楼春》作者:杜安世
4、风解池冰蝉翅薄。庭树枝枯笼翠萼。背寒迎暖起犹慵,闲卷珠帘凭画阁。――杜安世
5、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别来几度春风换。――段克己
6、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忆梅》作者:段克己
7、冰缩寒流,川凝冻霭,前回鹭渚冬晚。燕阁红炉,驼峰翠釜,曾忆花柔酒软。――刘天游
8、冰缩寒流,川凝冻霭,前回鹭渚冬晚。燕阁红炉,驼峰翠釜,曾忆花柔酒软。――《氐州第一》作者:刘天游
9、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辘轳青丝索。仙人骑凤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常建
10、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1、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3、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
14、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2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