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乐摘抄整理的《自在独行》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自在独行》读后感 篇1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被冠以“行者”称谓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殊荣,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却又未忘记在纷扰的俗世中的前行。作者应该算是一个,其实“先生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璀璨,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这些都是在《自在独行》中要告诉你的。
《自在独行》是一本散文集,展现的是贾先生独行的内心世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书中坦言“真正的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更是来自内心的安宁”。
孤独从来都是每个行者灵魂的真谛,或许都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韵味,然而从来又都是有“大隐隐于市”的畅快,然而真正的宽释与从容都是经历岁月的磨砺、大潮的激荡之后所获得的,贾先生就是,从那个特殊的政治时代穿越而来,练就了一份冷眼旁观的本领,在烦扰的时代中,用一份“任性”孤独地前行,极具叛逆却又不失淳朴。
玩风筝的是得不到心身自由的一种宣泄吧;玩猫的是寂寞孤独的一种慰藉吧。我在我的书房里塞满这些玩物,便旨在创造一个心绪愉快的环境,而让我少一点俗气,对一些灵感。
日月交替的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其实生活从来都不苛刻,却又不宽纵任何人,既然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能自在就自在,能潇洒就潇洒,完满的一段旅程,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啦,莫为食不果腹而忧愁,莫为等待花开而心急,莫为生离死别而悔恨。尽心如意,少留缺憾而已。读书笔记其实世上的事情,认真不对,不认真也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应该在这种不争、不快、不抢、不夺中一路走过来。
贾先生性格不羁,却也洞明世事的学问。譬如他会告诉你“过日子的秉性就是:过不好,受耻笑;过好了,遭嫉妒”。而其却看透而不入窠臼,淡然自乐而活;又譬如先生言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所以先生怡然自乐于书海,置身于读书所带来的乐趣。
这是一本冷眼看世界的书,在苍茫的大地上行走,察观人生百态,却又能用独特的视角给予解读,给人以启迪。值得一看!
《自在独行》读后感 篇2
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自在独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
很久没有看完一本书了,懵懵懂懂看完也觉得没啥收获,本来不打算写读后感,但是喜欢写读后感强迫症的我突然意识到,没有收获也是收获,于是又开始叨唠两句。
没有收获,那是因为你可能没有认真去看,仔细去读,身心不在书本,体会从何而来。确实,我都是挑着看的,有些写的很幽默,有韵味我边看边笑,忍不住念出来;有的文邹邹,一个石头写的多宝贝,感觉太矫情,就直接跳过。我想这不也是看书的一种方法吗,不要纠结于收获,更不要纠结完完整整看完,享受过了便是。也许某一日,你又会忍不住重新读起,又有不一样的体会。
读书真正的收获不是当下看完的时候,而是在未来某一日,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变成了你特有的容颜,散发出你独有的味道。
回过头仔细想想,整本书作者分为五个板块,分别阐述生命地睿智,人生的悲心,大地的魂灵,万物的情怀以及天空的禅意。从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到后来成为作家经常独处的生活日常,在作者眼里,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个书桌,一把琴都是有生命的,与之对话,一起生活。能够写的如此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作者肯定是用心观察过,研究过,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会努力去发现生活的美。每一个在我们看来如此普遍,如此不值一提的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生命的象征,都是有使命的。所以一个人的时候,作者不觉得孤独,因为陪伴他的已经太多。我们之所以觉得作者矫情,只不过境界不同罢了。
我们也许应该向作者学习,学习如何独处,如何善待生命,如何热爱生活。
《自在独行》读后感 篇3
生命的行者,翻越无数座山,淌过无数条河。寻自在真义,觅独行真谛,终而,过得从容潇洒。
什么是自在?
是不为外界所羁?是不被他人所绊?是过得如己意?是活的逐笑颜?我想是,但又不全是。在这世上,人生本来就与周围的事物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逃不开,放不下。曾经无数次幻想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人,不用在心情低落的情况下强迫自己戴上微笑的面具,不需在欣喜若狂时、手舞足蹈时要求自己矜持。可是,若这世只我一人,又能有什么使我心情低落,令我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呢?或许早该明白,或许早该清楚,我们都是这世界的囚鸟,不同的是,有人选择了抱怨,困在笼里;有人选择了坦然,走向自在。
自在与否,该是心的抉择。其实,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所谓自由,总是渴望去到远方。但倘若你从未给自己上锁,从未关闭自己的心门,那你本身不就是自由,你的心不就是远方吗?平凹先生说:“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了佛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只可惜,我们只领悟到了开头,却略了结尾。学习、工作、生活,皆有自在,不困于俗,不乱于心。我想,这便是自在吧。
什么是独行?
是十五画下的一言难尽,是行走在广袤大地的灵魂。人是群居动物,对“独”有着或深或浅的敌意,可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它的醇,它的绵绵回味。从出生的那声啼哭声中,我们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也踏上了那条人生路。朝夕交替、潮起潮落,可曾意识到,身边的人会悄无声息离开又悄无声息的来,就连影子也会躲起来。其实所谓的合群,就是彼此需要时一起放声笑,下一秒,可以假装素不相识。年少的我们,害怕独行,彳亍不前,可那段该独行的路,又岂是友善的,与其畏惧,为何不大胆上路,接受风雨,主动向前。
独行何惧,怕的是我们溺于温暖。独行,是给自己一片天,自我成长,自我修炼。在这纷扰世间,学会独行,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意见去考虑评论事态。平凹先生说:“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既然来路已定,无法更改,那就让未来之路更丰富,让未来之路值得回忆、值得品味。拥有一段独行之路,我想,这就是只属于自己的财富吧。
平凹先生的文字抚慰了那颗迷茫、挣扎的心,回想那段初入高三的日子,搜寻自在,踌z独行,竟也是如此特别。
我是生命的行者。愿如平凹先生所言,灯光灿烂下是内心的自在。
我是生命的行者。愿如平凹先生所言,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
生命的行者,自在且独行。
《自在独行》读后感 篇4
作为"小小书院"开院第一本共读新书,这本书是我推荐的。为什么第一本书推荐贾平凹的新书?真的是有我的情节在里面。在我上高中及大学期间,陕西有三个最牛的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他们在90年代初,横空出世,震撼文坛,形成了文坛著名的"陕西作家群"现像,风光一时无双。其代表作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秦腔》。我在大西北兰州上的大学,期间,没少读他们的书。这些作品,不知道在当时及后来,温暖了多少人的心。可惜路、陈天不假年,都已离世,只有贾还活着。贾很牛,每部作品都很棒,水准极高,当然,也颇有争议。贾也现年事己高,后续作品会很少,所以选择了《自在独行》作为第一本共读新书。
书的副标题为:写给每一孤独的行路人。周国平说过:"孤独是人的宿命";李白曾发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行吟。佛说:"色即是空"。仿佛文人与先哲,最后的状态,都归于孤独。在此处,孤独不是痛苦、失落、孤单等贬义意思,而是一种坦然、平和、安寂的本真状态。"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这和心学大师王阳明强调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简直是一种意思的两种表述!全书作者以自我感受为中心,观物、观景、观人、观心、观人间百态、观人生万种风情,一个自在观世音。
在《纺车声声》中,主要描写他的母亲,于其父亲在外服刑期间,作为母性所散出来的人性光辉,时光虽然艰难,但内心却是充满了温情和阳光。多少次,越在历史苦难的关头,女性的光芒就越发闪耀,作者的母亲同样如此。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同样一个女人,作为女孩是一种表现,作为母亲,则有万种刚强,是什么东西会让同一个人有如此大的不同呢?这是每一个读者都应该去思考的。作为受难者的少年,作者在苦难之中,有万种理由选择逃避、黑暗、自弃;但他却表现的是阳光、希望、向上。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是可贵的人性,二是他们是母亲的作品,是父母品性的一面镜子。
"大口袋中,插一只钢笔的是小学生,插两只钢笔的是中学生,插得更多的,则是修钢笔的了"。作者在《看人》中的几句话,立马把我带回了我上学的场景,是的,我们那是这就这样,不同的是,我们插的是圆珠笔,只有家里条件特别好的人,才有可能插根钢笔的。"赌博桌上,仅看着一双双参赌人的手,也就知道了这一个赌徒是多么迫不及待,那一个赌徒却是胸有成竹"。读到此处,真的是忍俊不禁,作者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是不可能写出这么深刻的文字的。真想好奇的问:贾大哥,在赌桌上,你是哪双手?
《关于父子》中,我们会看到父亲在儿子面前一种尴尬的存在。一颗本是柔情的心,但却要装着用棍棒来表达。做父亲的都希望儿子像蛇脱皮一样的始终是自己,但几乎是每一个儿子,都想在成长过程种发生裂变,不想做父亲的影子。"枕边无伟人、近处无风景",在现实生活中,父子关系好的不太多,母子关系好的却很多。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因为父亲和儿子彼此是站在人生的不同结点在看对方,且彼此不敢宽容。父亲在成熟的年纪时看儿子及对儿子提要求;儿子是在年小的时光看父亲及对父亲提要求。一个是风尘满霜,看到过太多的人间困苦,想到的是平平安安、规规矩矩做人,才是正道,才会用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儿子;一个是少不更世,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遐想,想到的春风十里、鸿鹄之志,才会看到父辈的不完美,才会想到去做另外一个自己。他们其实都没有错,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因为不能接纳自己,所以才会有些天然的违和,所以才会说"父子是前世的冤家"。等儿子长大后,大多数会成为父亲一样的人,那时,他才能了解父亲。而父亲,这时候已经老了,又变成一个老小孩了,又能了解儿子了。所以啊,他们是彼此轮换着过一生的啊!
必须得说一下《秦腔》。如果有人问我,如果只能用一样东西去形容西北人的话,那是什么?我肯定会说是秦腔。刚上大学第一天,大家互相介绍,同学中有一个陕西凤翔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此地是秦腔和西凤酒的产地),开口就来这么一段秦腔,当时全没有听明白,但那个精、气、神和动作,把我这个来自江南也算纤秀之士的同学,半天震得回不过气来!心中在想:这不是鬼哭狼嚎吗,这也叫戏!?但是从此,秦腔就一直安在我心里了,我也开始就关心上了。后来在电视、电脑及现场看过秦腔的表演,记得后来还上过春晚。越来越认为秦腔是人用来和鬼交流的工具,表演者不上台时,平静且木讷,一律的清刚。只要一上台,立刻就换了一个人,进入了民间传说中的"跳大神"状态,眉飞色舞、行为癫奇、如泣如诉、撕心扯肺。我们常见的是:在斜阳将落的农舍旁,旁边有刚卸下的农具,骡子还在大口的喘着粗气。台上一群人在撕心裂肺、地动山摇、惊天动地泣鬼神般地表演。台下一班如痴如醉的观众正在静观,情绪随着台上的表演此起彼伏,有时郁闷、有时高亢,仿佛台上台下正在合演一出戏,天衣无缝般的配合。这一刻,好像所有的不快都抛开了,陕北的老农正饮着醇美的烈酒、那么开心快乐!"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正是这种快乐,让他们在侍候贫瘠的黄土高原时,能宽慰自己,繁衍人类,延继文明。
我想,此刻,应该在台下的某个地方,贾老这杆老烟枪,在深吸一口兰州老烟丝后,看着吐出后袅袅升起的烟圈,一定是快乐的。他一定可以在其中见己、见人、见众生吧。此刻,江山万里如泥,不如半日闲逸。他一定会说:是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人的最大"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自在独行》读后感 篇5
昨天没有写文章,因为看电脑看的头晕,睡一觉起来头更晕,然后就借机开始堕落看电视。我有时候喜欢找理由偷懒,心情不好就啥也不管,吃麻辣,熬夜看电视,结果起来肚子不舒服,眼睛肿肿的,看到镜子里邋遢的自己,心情更加不爽,然后啥也不顺眼,啥都不想干,消极情绪开始周而复始地循环。
但是生活不会偏爱任何人,总跟自己较劲吃亏的只有自己,千万不要陷入死循环的胡同。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贾平凹的《自在独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
很久没有看完一本书了,懵懵懂懂看完也觉得没啥收获,本来不打算写读后感,但是喜欢写读后感强迫症的我(大学时候看一部电视剧,电影,书都喜欢说说自己的想法),突然意识到,没有收获也是收获,于是又开始叨唠两句。
没有收获,那是因为你可能没有认真去看,仔细去读,身心不在书本,体会从何而来。确实,我都是挑着看的,有些写的.很幽默,有韵味我边看边笑,忍不住念出来;有的文邹邹,一个石头写的多宝贝,感觉太矫情,就直接跳过。我想这不也是看书的一种方法吗,不要纠结于收获,更不要纠结完完整整看完,享受过了便是。也许某一日,你又会忍不住重新读起,又有不一样的体会。
读书真正的收获不是当下看完的时候,而是在未来某一日,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变成了你特有的容颜,散发出你独有的味道。
回过头仔细想想,整本书作者分为五个板块,分别阐述生命地睿智,人生的悲心,大地的魂灵,万物的情怀以及天空的禅意。从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到后来成为作家经常独处的生活日常,在作者眼里,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个书桌,一把琴都是有生命的,与之对话,一起生活。能够写的如此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作者肯定是用心观察过,研究过,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会努力去发现生活的美。每一个在我们看来如此普遍,如此不值一提的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生命的象征,都是有使命的。所以一个人的时候,作者不觉得孤独,因为陪伴他的已经太多。我们之所以觉得作者矫情,只不过境界不同罢了。
我们也许应该向作者学习,学习如何独处,如何善待生命,如何热爱生活。
《自在独行》读后感 篇6
近几日,一直在看贾先生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独行》,我也曾看过一些关于孤独的书,百年孤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孤独的领导力。
一致认为孤独是一种心境而非外在表现,是一种心无所依的状态,孤独不是孤单,也不是寂寞。它与孤单不同,一个孤单的人未必就孤独。它也许应该就像贾先生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独行》一样,给人一种内心的宁静自在。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了――贾先生《自在独行》。
散文集《自在独行》是贾先生40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精粹。书中,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贾先生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是行走于万水千山,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他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他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全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以一个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相处之妙,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的安慰。全书文字通俗质朴,作者笔下的每一座山都拥有特立独行的灵魂,每一朵花都是不同样的婀娜,每一株草都是别样的苍翠欲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抵如是。
生活的美。在于用一颗平常心去体验和感受他的真实,真实的无华、率真、自然,真实的得到与失去,真实的喜悦与悲苦。一处风景,一场梦,一件作品,一餐美食,一个孩子的笑脸,美存在着;错过一班车,朋友间的误会,走路摔了一跤,被泼妇狠骂一顿,美也存在着。换个角度,换种体验方式。美,需要寻找和发现。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用平常心,过自自然然的生活,这是贾先生先生以及许多先生要告诉我们的。
看完全书,给人一种悠然见南山的舒适感,莫名的使人内心变得波澜不惊。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书中的新作极少。虽然篇篇是好文,读起来韵味十足,但心里仍期待更多新作。每个年龄段对人生的感悟自是不同,希望能听到贾先生先生更多的心声,引着自己少一分执念,多一些豁达,自在前行。
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全书最后的四句话:
从容是真,宽释是福?
有敬无畏,乐而忘忧?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自在独行》读后感 篇7
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自在独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
很久没有看完一本书了,懵懵懂懂看完也觉得没啥收获,本来不打算写读后感,但是喜欢写读后感强迫症的我(大学时候看一部电视剧,电影,书都喜欢说说自己的想法),突然意识到,没有收获也是收获,于是又开始叨唠两句。
没有收获,那是因为你可能没有认真去看,仔细去读,身心不在书本,体会从何而来。确实,我都是挑着看的,有些写的很幽默,有韵味我边看边笑,忍不住念出来;有的文邹邹,一个石头写的多宝贝,感觉太矫情,就直接跳过。我想这不也是看书的一种方法吗,不要纠结于收获,更不要纠结完完整整看完,享受过了便是。也许某一日,你又会忍不住重新读起,又有不一样的体会。
读书真正的收获不是当下看完的时候,而是在未来某一日,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变成了你特有的容颜,散发出你独有的味道。
回过头仔细想想,整本书作者分为五个板块,分别阐述生命地睿智,人生的悲心,大地的魂灵,万物的情怀以及天空的禅意。从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到后来成为作家经常独处的`生活日常,在作者眼里,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个书桌,一把琴都是有生命的,与之对话,一起生活。能够写的如此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作者肯定是用心观察过,研究过,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会努力去发现生活的美。每一个在我们看来如此普遍,如此不值一提的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生命的象征,都是有使命的。所以一个人的时候,作者不觉得孤独,因为陪伴他的已经太多。我们之所以觉得作者矫情,只不过境界不同罢了。
我们也许应该向作者学习,学习如何独处,如何善待生命,如何热爱生活。
《自在独行》读后感 篇8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被冠以“行者”称谓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殊荣,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却又未忘记在纷扰的俗世中的前行。作者应该算是一个,其实“先生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璀璨,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这些都是在《自在独行》中要告诉你的。
《自在独行》是一本散文集,展现的是贾先生独行的内心世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书中坦言“真正的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更是来自内心的安宁”。
孤独从来都是每个行者灵魂的.真谛,或许都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韵味,然而从来又都是有“大隐隐于市”的畅快,然而真正的宽释与从容都是经历岁月的磨砺、大潮的激荡之后所获得的,贾先生就是,从那个特殊的政治时代穿越而来,练就了一份冷眼旁观的本领,在烦扰的时代中,用一份“任性”孤独地前行,极具叛逆却又不失淳朴。
玩风筝的是得不到心身自由的一种宣泄吧;玩猫的是寂寞孤独的一种慰藉吧。我在我的书房里塞满这些玩物,便旨在创造一个心绪愉快的环境,而让我少一点俗气,对一些灵感。
日月交替的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其实生活从来都不苛刻,却又不宽纵任何人,既然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能自在就自在,能潇洒就潇洒,完满的一段旅程,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啦,莫为食不果腹而忧愁,莫为等待花开而心急,莫为生离死别而悔恨。尽心如意,少留缺憾而已。读书笔记其实世上的事情,认真不对,不认真也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应该在这种不争、不快、不抢、不夺中一路走过来。
贾先生性格不羁,却也洞明世事的学问。譬如他会告诉你“过日子的秉性就是:过不好,受耻笑;过好了,遭嫉妒”。而其却看透而不入窠臼,淡然自乐而活;又譬如先生言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所以先生怡然自乐于书海,置身于读书所带来的乐趣。
这是一本冷眼看世界的书,在苍茫的大地上行走,察观人生百态,却又能用独特的视角给予解读,给人以启迪。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