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易乐摘抄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篇1

《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幼儿的现实数学教育》这一书中提到了幼儿数学学习的两点特点对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第一是幼儿的数学认知刚由量过渡到数;二是幼儿的数概念起源于他的动作。

分类、排序、对应、等量、相对、守恒、包含等逻辑观念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理解加减法的基础,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应该先帮助幼儿建构这个基础,再让幼儿学习计数和加减运算,而不要把这个过程倒过来,先让幼儿计数,把计数作为数概念的基础,让幼儿仅依靠计数手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和进行加减法运算。也就是说在幼儿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先让幼儿学习量,让幼儿通过对量的认识逐渐向数过渡。

幼儿数学教育中的量(连续量)的大小、长短、宽窄、粗细等是有形的、可触摸的、可比较的。幼儿可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摆弄,发现其特点、规律。《指南》中也提到了这一方面:

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幼儿这一发展认知规律,首先从比大小,长短,粗细等能够直观感知的现象去引发幼儿的兴趣,逐渐地从量转变到数,这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部分。

幼儿的数概念起源于动作,幼儿数概念的建立,不同于幼儿对物理知识的获得,物理知识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幼儿可以直接从事物本身获得,即只依靠个别物体和作用于物体的’个别动作就可以获得。如,看一下,发现颜色;闻一下,发现气味;拍一下球,球跳起来,发现它有弹性,可以称之为经验抽象。数学知识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所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它不能从物体本身获得,需要幼儿对一组或更多组物体采取行动,并通过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抽取出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称之为关系抽象。如,对连续量的认识,“大小、高矮、长短、粗细、深浅、厚薄、轻重”等,都是在对一组物体的比较中获得的。再如,了解数的实际意义“四个苹果、四枝铅笔”,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具有相同的数“4”,则是在对苹果和铅笔两组物体的比较中获得的。

《指南》中指出,在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等等,这些都是对幼儿数概念起源与动作的完美诠释,我们幼儿的数学不是纯粹的数字,而是一种由自身体验的一个数的概念。

也就是说,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依靠的是幼儿作用于一组或几组物体的一系列动作,并在心理上建立这种协调关系。现阶段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缺乏理解事物的抽象关系的基本观念及相应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推理要借助于具体形象和操作来进行。因此,幼儿不能仅靠教师的语言传授和看教师演示理解数学知识,而要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也就是,通过作用于物体的动作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另一个主要特点。

看了这本书里幼儿数学学习的这些特点,对我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只有深刻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那么在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更好地去引导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在自己的数学学习中会变得更加主动。幼儿的数学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应更多地从生活中去找数学素材,帮助幼儿总结数学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才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幼儿的现实数学教育。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篇2

很长时间没有真正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了,借着这个寒假有点时间,我静下心来,想好好读读这本《幼儿园数学教育》,也许是因为从小喜欢数学的原因,在幼儿园工作这么多年,我一直非常喜欢教授,虽然数学教育非常的枯燥。

我在读了阅读了《幼儿园数学教育》这本书书后使我感受很深,这本书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为老教师提供各种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些建议和一些观点,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数学教学,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我想,数学教学内容首先要精简和目的明确。一个活动三十分钟左右,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抓住活动的本质内容,就会显得既精又简。作为教师把握了这三个核心问题,也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课堂内容就相当清爽、简洁。其实,教师若能抓住这三大问题,教学内容就一定能处理得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要简化。数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有些教师的课堂设计使许多原来简单的课堂变得纷繁复杂。有些教师为了”作秀”,特意设计一些障碍与陷阱,搞到孩子大半天摸不着头脑,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使用教学媒体要适当。其实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把握好孩子,活动照样可以很成功。

总之,我读了《幼儿园数学教育》这本书,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中更成熟。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篇3

前段时间读了《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 数学教育》这本书,感想很多,收获很大,很多疑惑豁然开朗,一时之间,无法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以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永远都要牢牢记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事教师这门工作,必须勤勤恳恳,不容懈怠,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这101条建议,来提醒自己。

这学期刚好我们也对数学情境化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研究,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尤其是我们小班段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由活动的愿望强烈。他们的认知范围在扩大但此时他们心中的概念是具体的,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只有那些生动、有趣、形象的材料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使幼儿形成的知识体系与情景融洽,才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参与活动的欲望,并在主动活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书中指出“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来源”。幼儿数学教育不仅要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更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来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教育生活化。

的确,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毫无不在,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开展随机的数学教育活动。比如孩子来园后,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引导幼儿来看看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男孩子有多少人,女孩子有多少人,通过统计增强了幼儿的数学运用意识;幼儿进餐时,我利用分餐活动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玩水游戏时,我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器具,引导他们感知容量的守恒;幼儿整理玩具时,启发幼儿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摆放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的概念。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无时不存在着数学知识,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内容,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将幼儿零碎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完整的发展。在家里让家长朋友引导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自己鞋子的号码、体重、身高,家里的电话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看一看日历,感知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几月几日……

书中建议“数学教育与其它领域的渗透”。是呀,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对他们进行各种知识教育都是粗浅的基本知识,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领域教育对数学教育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让幼儿不但能从其他领域中习得数学概念与技能,或从数学领域中习得其他各领域的重要概念,而且也能运用数学其他领域,或在数学中运用其他领域知识。比如:在艺术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其实在艺术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使幼儿在音乐声中放松心情,以愉悦的情绪接受知识,也同时会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特征,体验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其次在语言领域中渗透数学,在有些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中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数学的知识,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如:“数宝宝游戏”中,让幼儿根据教师手中的文字及相对应的图画卡片,说出是什么,并用儿歌念出来,(“四”: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只小孩坐飞机),可以和同伴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然后,让幼儿找出“四”相对应的图画配成一对,成为好朋友。还会念“拍手歌”及做出相应的动作。另外,还学会了1~10的数字,以及学会图文一一对应的数学知识。所以说,在语言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语言气氛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老师的我更应该注重幼儿每一天的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环节,让幼儿在熟悉的情景中有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利用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互为整合,使孩子从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构建数学概念。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篇4

作为教师的我始终不忘终生学习,我园一直在开展“思维数学”特色课程,因此我经常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数学教育的书籍,本月我阅读了《幼儿园数学教育》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的启发。学习数学教育它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方法等精神文化。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能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从:挖掘数学知识的情感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注重数学操作材料的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悟以下几点:

一、注重材料设计

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只有亲身去操作摆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这是关键。在操作材料方面给幼儿提供的是幼儿所熟悉的、经常接触到的,如在“认识图形”中,我们给幼儿提供的是饼干,买来两种形状的饼干幼儿在吃吃、比比的环节中认识图形。

在“学习四以内的点数”过程中讲活动设计成“水果舞会”,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水果块,幼儿按照要求制作出相应的水果串。在“按照颜色分类”的活动中提供的学具是幼儿喜欢的小汽车,幼儿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送到相应的停车场。操作材料的提供也应结合相应的活动情境,这样活动更整体、完整。

二、教师有效引导

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数学活动中老师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只是单纯的给幼儿提供材料和适当的引导,在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图形分类”活动中教幼儿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的时候,引导幼儿表述图形特征,幼儿这个时候往往会表达不清楚,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告诉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如:“红色的三角形”“绿色的小圆形”等等。另外教师的示范也比较重要,比如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示范正确的点数方法,示范排序方法、比较、对应方法。教师有意识的把学习数学的方法贯穿其中,这样最终提高的是幼儿学习数学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三、实践经验中建构数学经验

大班曾经开展过的数学活动“森林聚会”,让数字与动物交朋友,在无形中学习数的组成,感受不同组合方式,让数字与两个或三个以上动物交朋友,在这样一个情景化教学氛围中学习数学,改变以往数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而这样的教学策略带给幼儿隐形的指导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让幼儿进入这样一个情景中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幼儿的思维得到拓展,使幼儿喜欢数学,乐意操作。

四、环境暗示建构经验

我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知识。如:大班时为了让幼儿认识时钟,我们的教室里都有一只钟,让幼儿进入教室就看见钟,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时间概念。如告诉幼儿:早上7:45到园,8:00早锻炼,11:00吃中饭,12:00午睡,下午4:00放学。让幼儿觉得时钟和我们的生活很密切,从而使他们对认识时钟产生兴趣。

五、数学渗透于生活

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和生活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生活现象与抽象数学间的本质联系,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践中我注意让幼儿亲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如,建构“分类”经验。我引导幼儿到商场、菜场、书店、水果店去参观,然后让幼儿回去看看家里的东西是怎样摆放的,幼儿看到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而且分类的方法各不相同。这就使幼儿感到“分类”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这样就为幼儿学习“分类”积累了生活素材。

《幼儿园数学教育》一书,他给了我实践的指引。皮亚杰认为:“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建构数学关系的”这就告诉我们,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和方式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其多次反复练习中,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而促进其经验概括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和谐、轻松、愉悦而又科学的数学环境,在趣味的数学教学情境中引发活动冲突,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发现、去寻找材料,去亲历探究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从而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篇5

前段时间读了《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这本书,感想很多,收获很大,很多疑惑豁然开朗,一时之间,无法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以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永远都要牢牢记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事教师这门工作,必须勤勤恳恳,不容懈怠,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这101条建议,来提醒自己。

这学期刚好我们也对数学情境化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研究,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尤其是我们小班段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由活动的愿望强烈。他们的认知范围在扩大但此时他们心中的概念是具体的,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只有那些生动、有趣、形象的材料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使幼儿形成的知识体系与情景融洽,才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参与活动的欲望,并在主动活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书中指出“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来源”。幼儿数学教育不仅要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更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来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教育生活化。

的确,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毫无不在,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开展随机的数学教育活动。比如孩子来园后,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引导幼儿来看看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男孩子有多少人,女孩子有多少人,通过统计增强了幼儿的数学运用意识;幼儿进餐时,我利用分餐活动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玩水游戏时,我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器具,引导他们感知容量的守恒;幼儿整理玩具时,启发幼儿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摆放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的概念。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无时不存在着数学知识,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内容,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将幼儿零碎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完整的发展。在家里让家长朋友引导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自己鞋子的号码、体重、身高,家里的电话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看一看日历,感知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几月几日……

书中建议“数学教育与其它领域的渗透”。是呀,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对他们进行各种知识教育都是粗浅的基本知识,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领域教育对数学教育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让幼儿不但能从其他领域中习得数学概念与技能,或从数学领域中习得其他各领域的重要概念,而且也能运用数学其他领域,或在数学中运用其他领域知识。比如:在艺术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其实在艺术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使幼儿在音乐声中放松心情,以愉悦的情绪接受知识,也同时会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特征,体验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其次在语言领域中渗透数学,在有些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中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数学的知识,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如:“数宝宝游戏”中,让幼儿根据教师手中的文字及相对应的图画卡片,说出是什么,并用儿歌念出来,可以和同伴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然后,让幼儿找出“四”相对应的图画配成一对,成为好朋友。还会念“拍手歌”及做出相应的动作。另外,还学会了1~10的数字,以及学会图文一一对应的数学知识。所以说,在语言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语言气氛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老师的我更应该注重幼儿每一天的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环节,让幼儿在熟悉的情景中有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利用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互为整合,使孩子从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构建数学概念。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后感 篇6

《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幼儿的现实数学教育》这一书中提到了幼儿数学学习的两点特点对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第一是幼儿的数学认知刚由量过渡到数;二是幼儿的数概念起源于他的动作。

分类、排序、对应、等量、相对、守恒、包含等逻辑观念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理解加减法的基础,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应该先帮助幼儿建构这个基础,再让幼儿学习计数和加减运算,而不要把这个过程倒过来,先让幼儿计数,把计数作为数概念的基础,让幼儿仅依靠计数手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和进行加减法运算。也就是说在幼儿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先让幼儿学习量,让幼儿通过对量的认识逐渐向数过渡。

幼儿数学教育中的量(连续量)的大小、长短、宽窄、粗细等是有形的、可触摸的、可比较的。幼儿可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摆弄,发现其特点、规律。《指南》中也提到了这一方面: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幼儿这一发展认知规律,首先从比大小,长短,粗细等能够直观感知的现象去引发幼儿的兴趣,逐渐地从量转变到数,这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部分。

幼儿的数概念起源于动作,幼儿数概念的建立,不同于幼儿对物理知识的获得,物理知识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幼儿可以直接从事物本身获得,即只依靠个别物体和作用于物体的个别动作就可以获得。如,看一下,发现颜色;闻一下,发现气味;拍一下球,球跳起来,发现它有弹性,可以称之为经验抽象。数学知识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所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它不能从物体本身获得,需要幼儿对一组或更多组物体采取行动,并通过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抽取出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称之为关系抽象。如,对连续量的认识,“大小、高矮、长短、粗细、深浅、厚薄、轻重”等,都是在对一组物体的比较中获得的。再如,了解数的实际意义“四个苹果、四枝铅笔”,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具有相同的数“4”,则是在对苹果和铅笔两组物体的比较中获得的。

《指南》中指出,在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等等,这些都是对幼儿数概念起源与动作的完美诠释,我们幼儿的数学不是纯粹的数字,而是一种由自身体验的一个数的概念。

也就是说,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依靠的是幼儿作用于一组或几组物体的一系列动作,并在心理上建立这种协调关系。现阶段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缺乏理解事物的抽象关系的基本观念及相应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推理要借助于具体形象和操作来进行。因此,幼儿不能仅靠教师的语言传授和看教师演示理解数学知识,而要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也就是,通过作用于物体的动作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另一个主要特点。

看了这本书里幼儿数学学习的这些特点,对我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只有深刻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那么在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更好地去引导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在自己的数学学习中会变得更加主动。幼儿的数学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应更多地从生活中去找数学素材,帮助幼儿总结数学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才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幼儿的现实数学教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