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赏析

易乐摘抄精选6篇抒情散文赏析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抒情散文赏析(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梦里老家—新寨

文/段飞鹏

上善若水。一条河不仅孕育着万物生灵,它还会衍生许多故事与传奇。蜿蜒奔流的郴州西河,贯穿东西,横跨两县两区,汇入耒水,是郴州人民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桂阳县正和镇解放村的新寨,就是镶嵌在西河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

癸酉国庆假期,秋阳高照,秋风薄凉,千年古村新寨田园温润,清新爽朗,别样风光。放眼长量,新寨肥沃田园里的七彩波斯菊,娇艳、盛大,与秋色共舞,同青山绿水、凌空渡槽、古桥樟柏、白墙黛瓦、金黄稻田遥相辉映,构成一幅天然乡村诗画,自然令都市人流连忘返。

城里水太深,我想去农村。这是当下都市人排遣压力、宣泄情绪的生活方式,更是融洽人际关系、亲近自然、追求真善美的心灵流露。一水相连的北湖区三合村,因为国庆节前织锦花海,小车排起了长龙,游人摩肩接踵。而新寨波斯菊田野人潮涌动,与三合村大相径庭。

走进新寨,它的亮色并非当下田园的波斯菊。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历经沧海桑田,见证花开花落,有着厚重的文化、独特的山水,是湘南少有的山水画卷。稍懂易经的人不难发现,西河流经新寨时,峰回水迂,浑然天成八卦形态,并怀抱村落,新寨民居背靠南北走向青龙山散落而栖,属典型的风水宝地。生于新寨的东汉尚书胡腾,之所以要将忠骨埋葬于故土,其玄机应是不言自明。

年近七旬的李大爷,正同老伴悠闲自在地坐在门口,精挑细选刚从田里割回来的一担新鲜韭菜,古桥旁、花海里、流水边的喧闹、嘈杂,似乎与自己毫不相关。一股韭菜清香与泥土湿润气息扑面而来,此情此景,让我找到了梦里老家的味道。我蹲下来与他们促膝闲聊,方知李大爷对新寨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自己的爷爷的爷爷,从西河上游的正和圩迁徙至此不足三百年。新寨村姓氏杂陈,无宗无派。你来,它不拒;你走,它不留。如此这般,斗转星移无穷数,人来人往几千年。古朴、包容、恬静、无为而治的新寨人,鲜有人对游人侃侃而谈曾经的烟云过往。如今的新寨人,他们活在平淡、与世无争的素味烟火中。新寨这种村风民俗很奇特,与郴州其他村落宗族抱团取暖显得格格不入,其生存方式完全融入了老子的道法自然,顺其自然,随遇而安。难道老子的弟子曾经云游至此?抑或正是没有宗族的羁绊,新寨才成为新中国成立时桂阳县第一个被解放的村。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首乡愁恋歌。这首歌或浓或淡,或浅或深,但梦里老家在心头一生都难以抹去。在新寨,我找到了这种感觉。避开人流,独自一人徜徉。迈过青石古桥,拾步沿河而上,伫立于河岸边湿漉漉、软绵绵的田埂上,静静眺望游人渐稀的新寨古村,舒展心中画板,豁然神清气爽: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古树老藤落霞,满目青翠葱郁,空灵洗尽铅华。原来梦里老家,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这般诗画嫣然。

庐州月

文/贡发祥

走进你的心脏,才感觉一座城市的个性之美。

曾几何时,我站在合肥的街市,仰望夜空。时光演绎着月光,月光演绎着阴晴圆缺,我在阴晴圆缺中感受自然的轮回,感受合肥的大美与厚重的文化气息。

无论何时,只要身处合肥的夜,总有抬头望月的习惯。

合肥的月,很美妙。夹杂在都市的霓虹灯里,闪烁着看似孤独而并不惆怅的情愫。我用眼睛穿越城市的诱惑,从牵手相伴的情侣的身影里看到了恬淡的被重叠的都市影像。而在我的眼镜上却折射出一种隐约的对宁静的向往。

无论身处合肥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望见月,心绪就会很踏实。

无数次在夜幕下的淮河路步行街上,挤着人流,体验都市的繁华。欲望总是在霓虹灯倏然亮起来的时候还未褪去。闪烁的光与影的色彩拉开夜幕。总在这时候,独自坐在李府门前的台阶上,抬头寻月。眼前的人流往来不息与嘈杂如隔山的喧嚣,是那么的远。李府的大门紧闭着,那个曾经权倾一时的李合肥恐怕从未如此悠闲地赏过庐州月吧。

坐在李府门前的台阶上,感觉就是站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回头一睥就是触目的历史,轻迈一步就跨进了现代的繁华里。最美的感觉就是欣赏李府阶前的月。月,朦朦胧胧,遥望似有似无,像是被高楼夹在夜空中,在闪烁地霓虹灯间,极其弱小,如果不是有心寻她,恐怕很难判断出是月还是灯呢。坐在历史的门槛上,仰望现代都市里的月影。多么有趣的场景。这就是合肥把月之美抒写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让这座城市在合肥人的心灵间勾画出厚重的美景。

与李府隔着淮河路步行街的镇淮楼,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风尘里了,登楼赏月已成为奢望。但是只要站在遗址标识前,就仿佛身临其楼,特别是在月色下。曾经有好几次,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这样身临其地,仰望月儿,思绪如飞。置合肥的喧嚣与嘈杂而不顾,用心感受那登楼观金斗河的清波的意境。月光下的遗址,如今繁华似水。宿州路上的车流与淮河路步行街上的人流交汇于此,让这里成为合肥流动的风景。

在繁华间,有一片水泥钢筋构筑的田园般的广场。在喧嚣的夜色里,月光总是偷偷地洒在休憩的游人身上。这就是老市府广场。老市府广场的月总在不经意的时候,突然跃上香樟树的枝头。月光沾染了香樟的味儿,飘入江淮大剧院。剧院里的黄梅戏咿咿呀呀,把徽风皖韵演绎得如此美妙。让月光也披上了这浓浓的文墨之香,点缀着合肥的夜。爱恋之心,也融入了这座城市。

夜访明教寺,那香烟袅袅,从古教弩台上随风而飘,弥漫在步行街的人流中。当月起的时候,站在明教寺门前高高耸立的香炉下,闭上眼睛,耳畔有流水的声,潺潺地钻过九狮桥,一路远去,消失在眼前。九狮桥已不复存在,教弩台下的月依旧明亮。明教寺的晚钟,声声平安地回荡在合肥的街街巷巷。千年的古寺,迷人的月色,钟声依旧,佑福着合肥的变迁。

月光下的合肥是多么的安宁,让踏入合肥的人,备感平安。

故乡的老屋

文/遥看那片海

故乡的老屋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人住了。并不是老屋破烂得不能挡风遮雨,而是我和姐姐先后进城工作,老屋则被哥哥作为摆放农具的闲屋,保留在他的新楼房后面,我们兄妹商定,绝不拆除老屋。

据我的父亲说,老屋是在他出生那年他的父亲盖的,大概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所以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决不顾家族长辈的阻拦劝说,就把父亲就安葬在离老屋不远的池塘边,为的是让父亲能天天看得见他难舍的老屋。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老屋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墙上泥土做的土坯许多地方脱落了,茅草和细芦苇铺的顶许多地方凹进去了,形成一个又一个烂草塘,好在有芦苇做的席子当天花板,不至于能开天窗,从老屋的外表上可以看得出岁月的沧桑。

父母亲对老屋特别的呵护,每有墙上土坯遇风雨脱落了,无任什么时候,第一时间里,父亲就吆喝我们帮他泥墙。我总是喜欢踩烂泥,用泥土围成圆圆的堰,里面放满水,再放些碎草,脚不停的在上面乱踩,直到泥和得浓稠而润滑,只有这样泥上墙去才能经得住风吹雨淋。这个活每年都得干两三次,每次干这活,我都挺难为情,生怕别人笑话。父亲总是拿一双大眼睛瞪着我,我才不情愿泥起来,半天下来,头上,脸上,身上全是泥,父亲这才呵呵的笑起来。

老屋共有四间,三间堂屋,一间厨房,上首是父母住的,中间是客厅,下首是姐姐的闺房。我的天地在厨房里,无任春夏,还是秋冬,每天清晨,第一个推开吱吱呀呀门的总是母亲,她轻声叫我的乳名,看我夜里有没有把被子踢到床肚里,望这母亲在灶上忙上忙下的身影,我总是躲在被窝不肯起来,闻着母亲做的饭香油香菜香。

就在这老屋里,每到夜晚,一家人为了节省点灯油,母亲一边看着我做作业,一边瞄着姐姐看的一本没有封面的小说,嘴角边露出一丝笑容,一边开始把从老屋后面采摘来的棉花拿出来,细心地从里面抠出籽。有时候,我会停下笔,呆呆地看着父亲坐在灶堂前,把草锅烧得旺旺的,火光把他古铜色的映得彤红,像木刻似的。锅里的山芋溢出了诱人的香味,母亲伸出手指在我额头轻轻地点一下,又馋了,我舌头一伸,就看见母亲迅速地掀起锅盖,拿起一个熟山芋在左手和右手里来回倒腾,跑到我面前,微笑着,吃吧。

别人家一到雨天,屋前屋后都被踩得稀烂,而我们家则一点也不泥泞,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沙土,铺在老屋四周,雨住水干。

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彩虹,清新的空气下,时常有蜗牛爬到我们家的晒谷场上,我们把它抓了来,让它们背着壳用角斗架,可是它们很胆小,角一碰上就缩回去了。场上有很多小洞,那是小毛虫的家,我们常撅着屁股趴在地上,用细细的小青蒜伸进去,嘴里念到:"毛虫乖,毛虫乖,你上来,你上来,哥哥给你穿嫁衣,妹妹给你穿嫁鞋。"果然,一提小青蒜,一个小家伙咬住蒜苗上来了,那神奇的感觉简直绝了。

在我读高中那年,老屋破得真能见天窗了,这时村里许多人家都盖起了瓦房楼房。有一天,父亲围着老屋转了好几圈,满脸的严肃,突然,他把旱烟斗往脚板上一磕,决定要翻修老屋,母亲流着泪,你疯了,哪来的钱啊。父亲说,他在砖瓦场干了一年,没要一分钱,全要了砖瓦。父亲请了几个人,把老屋的顶全换成瓦片,门和窗都用砖头包起来,看上去很气派。我深深知道父母亲把节省下来的钱都替我们供书上学,不然我们家也该住上大瓦房了。

每一年,我都要回村几趟,我不但要看望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还有那魂牵梦绕的老屋,因为他不但是我成长的见证,更是埋有我衣胞的地方。

老屋,时间和岁月肯定留不住你,但你你永远在我心头珍藏,在我心头永远挥之不去。

暗香来时花满湖

文/曼苗

梅有多种,我独爱明艳的蜡梅,我一直认为,蜡梅的雅致和冰清玉洁是所有的花都不可替代的。

那一年我还年少,中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那种孤寂小情调的毒,在小院菜地的一偶栽了棵蜡梅,一米不到,并不起眼,每到冬天接近花期,会毫不犹豫地落光一树的绿叶,一年的低调在最寒冷清寂的时候得到了完美的爆发。我细细观摩她们的神态,花苞饱满、优雅,盛开的花瓣如琥珀般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中泛着点点光亮,孤傲、不染一粒尘埃却又温婉。一棵开花的蜡梅和我泛着绿色的菜地相映成辉,她们默默传递来的小清新,给我早出晚归的单调生活平添了许多的光鲜。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我离开了那个小院,再后来的有一天,发现我的那棵蜡梅已经给哪位爱花的人悄悄移走,至今也有二十年了吧,她在另外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应该已经成为一棵开满鲜花的大树了。我喜欢的东西别人悄悄拿走了,怅然之余,我猜想带走蜡梅树的人一定也是爱她的,也不免有些欣慰,渐渐地就去了那份不舍。

卢梅坡写得好:"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大凡到了冬天,如果不下几场雪,这个冬天似乎真的有些了无情趣。昨夜的雪,纷纷扬扬、缠缠绵绵地下了一夜。扬州的雪下得温而文雅,犹如一首婉约的小夜曲。

这个时候,生长在瘦西湖的蜡梅花是最幸福的,薄薄的一层雪微微裹着黄灿灿的小花蕾,一朵朵小花儿犹如琵琶半遮面,像极了极富内涵的美人。我们赞叹着,争相留影,不知不觉间心升喜悦。大片的蜡梅花不声不响毫不张扬地陪在我们身边,千万朵绽放枝头,雀儿在枝头飞来飞去为我们献上最美的歌声,这样灿烂辉煌的景致让我们忘记了世间纷扰。我们悄悄地看着这些花儿时,她们也目不转睛地深情地看着我们。在梅脚下,我们在雪地里万分惊喜地撒野、拥有。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窗外有梅,有让人看了无欲无求的明亮薄雪,室内有良师益友,还有亲人。这样的时候我们围炉闲话生活、煮茶、饮酒都是些快乐无比的小幸福。我们不用推开柴门,幽暗的蜡梅香味早已经飘进心里,置身于这样的意境里,内心不免增了几份清雅。

暗香来时花满湖,佛有银碗盛雪之说法,我不去论它的禅意到底有多深远,只想象如果用银碗盛了这调皮的飞雪,再捡上几朵蜡梅放入银碗,心里是不是就生出无限的美好?如此,让我们用心和这偌大的瘦西湖盛了满满的蜡梅花香,让时光一寸一寸荡漾起来,又何尝不是一种"梅"好人生?

故乡的千河

文/吕少秋

小时候,我有一段时间是在老家生活的,那儿有一条河,叫千河,我们常去河边玩耍,那时的点点滴滴,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当冰雪开始慢慢融化,春天将临的时候,千河的河面是最美丽的。大大小小的冰块,为千河点缀了许多风采,远看就如一朵朵白色的花儿。温和的阳光轻轻地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格外美丽。偶尔还会有一阵阵微风拂来。另一边,是沙滩。河滩带给我的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是一个叫做沙流的游戏。沙流就是在沙滩上挖出一个渠,然后再往渠里灌满水,接着用笔在纸船上写出自己近期的愿望,随后把它放走。看着那缓缓流去的小船我想每个人都应该会从心底激起一阵暖流!

当知了拉长了调子鸣唱的时候,夏天便悄然来临。苍翠的树叶布满了千河的周围。这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便会筹划着开始探险活动。戴上太阳帽,背上旅行包,手里再配拿一根木棍子,嘿!真是活像一个探险小勇士!我们这些小一些的孩子会喜欢跟在一些大哥哥大姐姐的背后,去山林,去山洞,去水库,到处嬉戏玩耍。每一次探险之后,我们总会来到千河边冲洗小脚丫,那清凉的水,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脚,就好像在给我们按摩,舒服极了。之后,我们还会惬意的躺在草坪上看蓝天,轻飘飘的白云,和煦的阳光,偶尔有一两只小鸟,鸣叫着划过天空,我彻底沉浸在了这其中。

当秋风瑟瑟,树叶开始脱落,秋已到来时。千河的周围是一片火红的世界,河面上有时也会看见一两片枫叶。在这个季节里,我们通常会看见悠然垂钓的人,一边钓鱼一边聆听千河的细语。不知为什么,这时候的千河会不时散发出一种沉重忧郁的气氛。又有时会散发出一种欢快喜悦的气氛。是在忧郁天气开始转凉了,那些乞丐该去往何处吗?是在喜悦农民有了好的丰收了吗?

漫天飘雪,地冻天寒,冬天来时,光秃秃的书枝蜷缩在千河两边。整个千阳都好似被包围在了一个白色的世界。千河结冰了。这一点可成了我们小孩的欢乐天堂。我们小女孩在河面上溜冰,嬉笑,把欢快的笑声抛上云霄。总有一帮大男孩拿起石头,往河里扔,"扑通,扑通……"随着扔的地方不同,声音也不同。把这声音连在一起,有时还会变为一首动听的曲子。这可真像是大自然的钢琴啊!

上周,我回了趟老家。好几年了,我长大了,千河呢?它有变化吗?看到后我还真吓了一跳,千河被美化成水库了,以前的那些河滩也不见了,却有了更美的湿地公园。静静的漫步河堤,我思绪万千,我长大了,千河也长大了,变美了。许多都变了,可唯独没变的是千河带给我儿时的那些欢乐!

啊!故乡的河——千河,好美!

遥念路遥

文/李树嘉

近日闻得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正在翻拍中,不禁忧喜交加,百感交集。高兴的是在这个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盛行的社会里,还有人记得路遥这个乡土作家,还记得这部展现劳动的伟大意义、记载西北文革前后历史变迁的恢弘巨着。忧虑的是路遥已去世这么多年,社会变化之大大家有目共睹,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如果没有什么宣传和炒作,人们还愿意看一个逝去的作家描绘的过去生活吗?

路遥生于陕北的一个世代农民家庭,他也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1988年他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着《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也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除《平凡的世界》外,路遥也创造出很多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如《人生》、《黄叶在秋风中飘落》、《风雪腊梅》、《在困难的日子里》等,至今读来,仍感人至深,触动颇多,可惜天妒人才,路遥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只留给我们无尽的叹息与追思。

时代虽然变了,但总有一些东西不会变,劳动着是幸福的永远不会变。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路遥在书中是这么写的,现实生活中他也是这么做的。

读过多次《平凡的世界》,但每读一次都像一次朝圣,一次旅程,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从没有减弱,反而历久弥强。多少次不经意间,书中的人物、故事就会冷不丁跑到我的脑海里。

孙少平读书求学时时常的饿肚子、强烈的求知欲,出走打工时对前途未知的彷徨与义无反顾,应对晓霞感情时的自卑与热烈,为了理想所做的舍弃与努力;田福军徒步深入偏远山区、为民奔走时的不辞劳苦,不怕风险、推动责任制实行时的睿智果敢;孙少安对润叶感情的无奈与放弃,对家庭的责任和亲人的牵挂,创业失败时的万念俱灰,东山再起时的振奋人心;更忘不了田晓霞为孙少平换新被子留下"不要见怪、不要见外"时的可爱,为解祖父忧愁而买黑猫时的细致,为报道水灾情况而奔赴第一现场时的勇敢,为救落水女童牺牲时的悲壮。

不止这些主角身上散发出的真善美光辉让我触动与痴迷,甚至连一些配角、小人物都让我念念不忘、忍俊不禁或者扼腕叹息,孝顺又懂事的孙兰香,传统到近乎愚昧的孙兰花,金波对爱情的执着与友情的真挚,田润叶的妥协与觉醒,李向前对润叶近乎痴迷的爱恋,田润生生性的懦弱与因爱引发的勇敢,王满银的流里流气与游手好闲,田福堂的老谋深算与"无力回天",孙玉亭的不识时务与好逸恶劳等等,正是他们身上人性的优点与缺点,让我时刻对照自己,反思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也不是只有《平凡的世界》让我感动,高加林对生活的不懈追求,对感情的摇摆不定;刘巧珍对爱情的决绝,如刘兰芝般凄美;饥寒交迫但自强不息的马建强;出身贫寒却性情高贵的冯玉琴;这些鲜活的人物也一度让我为之赞叹或悔恨。

路遥如同一个伟大的精神导师,他的作品也如同一座座夜海中的灯塔,虽遥远但清晰明亮,指引我前进,是在我颓废时敲之清醒的晨钟暮鼓,是在我失意时催我振奋的警示通言,是在我自满时使我冷静的灌顶醍醐。我愿此生追随前贤的脚步一直走下去,辛勤劳动,脚踏实地,活出自己的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