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故事

孩子故事(精选20篇)

难忘邻里情

文/谭子君

还是上个世纪的事,但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1967年冬,爱人患骨质增生,两腿不能伸蜷,整天躺在床上。右边大牙也患上骨质增生,牙上长个新牙。一个人,左腿长个拐子,右腮露出尖牙,病人的痛苦可想而知。

当时,我爱人患的是怪病,哪个医生都不愿接手。有人建议到外地检查治疗。正当我无奈时,有个同志向我介绍,淮南矿工医院尹华华医师,擅长骨科和疑难杂症。我和爱人商议,去淮南,找尹大夫看病。

可难题又来了。我们去淮南,家咋办,孩子咋办?女儿5岁,儿子3岁,还有鸡、鸭、狗和我们心爱的几盆兰花要照看。我祖籍阜阳乡下,母亲患老慢支,根本不能来帮我们带孩子,操家务。岳父家住阜南农村,人多活多,也离不开。当时,我和爱人月工资总共不足90元,还要支持老家,根本请不起保姆,亲戚又不能帮忙,我真难为死了。

正当我没有办法的时候,同院的苏大娘、王大娘和李大娘,来到我家,异口同声地说:“快去淮南吧,看病要紧,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听了,十分感动!但仔细一想,不行!我们搬到这个院才一年多,平时也没有深处过,况且这三位大娘都已年逾花甲,这么麻烦她们太不合适。我们婉言谢绝。三位大娘执意要我们把孩子交给她们。她们苦口婆心地说:“我们能住在一个院里,是缘分,是一家人,孩子交给我们能带好,家交给我们能管好,放心吧,你们只管去安心看病!”我们被三位大娘的热情话语,真诚的态度,感动得流下热泪。那一夜,我们久久不能入睡!这三位大娘对我们太好了!

那时,各家的日子都很艰难。临走前,我拿钱给他们,但三位大娘,坚决拒绝。她们说:“孩子吃不了多少东西,有俺家孩子吃的,就有你家孩子吃的。放心吧,饿不着你的孩子!”这慈母般的语言,多体贴人,多暖人心啊!

简单地过了春节,正月十六,我们将孩子和家交给三位大娘,怀着感激和依依不舍的心情,到淮南看病去了。

我们走后,听说三位大娘作了分工:苏大娘负责照顾我女儿,安排我女儿和她外孙女一起吃住,一起上幼儿园;李大娘负责带我儿子,我儿子和她大孙子一起吃住,一起玩;王大娘负责操持家务,饲养鸡、鸭、狗,浇花和打扫卫生。

我们来到淮南矿工医院,请尹华华医师诊治。尹医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经过56天的精心诊断、手术、治疗,爱人很快恢复了健康,于端阳节前两天出院了!我和爱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归心似箭地回到了家。到家一看,我们惊呆了!两个孩子都着上了新装,显得格外精神;两个孩子都长高了,也学乖了,懂事了!鸡、鸭、狗都养得好好的,室内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我们心爱的几盆兰花也养得好好的。此情此景,让我们非常感激。

我曾想,我们和三位大娘,一没有乡情,二没有亲情,三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请过吃、送过礼……她们却主动地、无偿地帮助我们,这大概就是太和百姓和善、和睦、真诚的优秀品质吧!

一个世纪过去了,三位大娘也作古多年,但她们慈祥、善良、可亲的身影,我们没有忘,也永远不会忘!

第九个孩子

文/歌于途

临近年关,老王又开始忙碌起来。

下午跑了三趟县城,最后一趟回家的路上,天都黑了。

标配5人的小客车,颠簸地行驶在乡间路上。天下着蒙蒙细雨,雾气缓缓笼罩过来。

路上,遇到了放学回家的一群孩子。尽管天色黯淡,孩子们依旧打打笑笑,簇拥着往家走。

“娃们上学真是苦”,老王想。

看了看九个孩子,又看了眼自己的车。老王想,就挤挤吧。

九个孩子里,有个女娃一直跟在其他八个娃后面,低着头一声不吭,手里捏着一只白色铅笔。

老王看着女娃,想起了自己的姐姐。

那年姐弟俩六岁,都在隔壁王楼村读书。傍晚回来,天下着大雨,两村间的那条河发大水,姐弟俩掼起裤脚,趟着水过河。河水很深,走到河中间时,水已经没了腰。雨越下越大,水越淌越急。一个浪拍过来,姐弟俩翻倒在水里,还没稳住身形,又被迎面打来的浪冲跑。不知冲了多久,头晕目眩的弟弟冲到岸边,稀里糊涂的抓住了岸头耷拉进水的树枝,等来了村里人昏黄的手电筒。

村里人没有救起姐姐,甚至没能找到尸体。

从那时候开始,老王再没去上过学。

老王摇了摇头,收回思绪,让孩子们上了车。上车时候,老王特地看了眼那女娃,依然低着头,攥着那根白色铅笔。

九个孩子在后面车里闹腾的狠,老王笑了笑。

孩子一个接一个下了车。

下了八个娃后,老王手搭在方向盘上。

“娃,你搁哪儿下?”

没人应声。

老王转头看了看,车里空荡荡的。

老王一脸疑惑,那女娃啥时候下去的,自己竟然没注意到。

没有再想,老王发动车准备回家,突然脖子一冷,瞪大了眼……

车反光镜里,后座上的一个女娃,低着头,攥着那根白色铅笔。

挂山

文/邓筠

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钟奎醒了,阳光从没拉严实的窗帘间探进来,有些刺眼。伸个懒腰,从光线角度判断,外面的太阳已经老高。昨天在老家吃了晚饭赶回来,已经很晚了,天快亮时从梦中惊醒,上过厕所后好久才昏昏入睡,现在还有些疲倦。

都是那怪梦搞的。钟奎嘟哝一句,去刷牙洗脸。而梦境的残片,像个随身的影子,挥之不去。

鞭炮声来自不远处北面山上正在挂山——— 这里把扫墓叫“挂山”——— 的公墓,那是千年古寺后山的风水地,近几十年来与乱坟岗也差不多了。清明挂山,前三后四,都算合适。长长短短的鞭炮声,各种烟花的巨响,各种塞车,各种物价上涨,在县城会持续一周多。昨天特地起了个大早,还是被堵在东门大桥上,钟奎感叹说:这清明比大年春节热闹多了,死人比活人值钱多了。

钟奎妻子在副驾驶座上马上接嘴骂他胡说。钟奎说,不是吗,你看你,买的纸钱啊元宝啊面值就好几个亿了,不搞得地府通胀才怪。

妻子说,莫乱讲!

从自家的到外家的祖山,辗转奔忙一整天,傍晚时候,负责烧祭品的妻子连说头晕。钟奎以为她是累的。然而到这下子,她起床后却歪躺在沙发上,眯着眼,偶尔还呻吟一句。孩子在一边玩,厨房里没啥动静,显然都没吃早点。钟奎自己下厨煮面,端上来给妻子孩子。妻子说肚子不舒服,恶心,想吐。钟奎说那去医院看看吧。

在医院,接诊医生了解了基本情况,然后问,你们昨天烧了多少纸钱?

好几大捆!钟奎在旁边抢答,想了想又补充道:六大捆!元宝五盒,还有手机、汽车……没等数完,医生摆摆手,拿起笔就写单子。钟奎问怎么回事,医生说“中毒”。

中毒?怎么可能?钟奎和妻子莫名诧异。

铅中毒,这几天都有人来。医生不耐烦似的,说完把单子推过来,往椅子一靠,仰头看别的地方去了。

妻子吊瓶,钟奎先回去,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还在家里。出门诊大门,明晃晃的阳光直刺眼睛,把手遮在眉头找车时,兜里的电话响起来。镇党政办来电说一个村委的松山林起火了。

钟奎安排好工作,挂了电话,心里也冒出些火。每年清明只要晴几天,就会听到这里那里有火灾,真不知那些肇事的马大哈是怎么挂的山。

回到家里,孩子的左手支在摊开的作业本上,抓耳挠头在想什么。孩子见爸爸回来就问,爷爷长什么模样?原来老师布置了写清明节的作文,明天上早课交。钟奎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忽然想起昨晚的梦,梦里有孩子的爷爷,还有他自己的爷爷。

两人都向他诉苦。钟奎的父亲说,阿奎啊,那些花花绿绿的大钞票越来越不值钱了,几十、几百万都抵不了几个铜板,还要去银行排半天队兑换,还不如以前“钱凿”打出来的黄表纸钱——— 那才是硬通货,可以直接用。钟奎的爷爷是个急性子,气冲冲地说金元宝银元宝好多是假的,连包烟都买不到!还有,我坟头上千万别再插五颜六色的塑料花了,去年的还在那今年的又插上来,雨淋洗脱色,渗进土里,搞破坏;烧了,空气臭。

钟奎记得爷爷最后蹙眉的样子,愧疚不安。

和孩子谈了下作文,钟奎打开电脑,还没打开搜索引擎,屏幕右下角弹出一则新闻:杭州多名市民烧纸钱铅中毒。点开报道:“……许多作坊生产的锡箔纸钱,实质上都是用铅箔替代,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氧化铅危害人体。……焚烧这些彩色纸钱,有毒的微粒随着气流漂浮在空气中,被周围的人吸入呼吸道,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重者就会发生铅中毒!”

午饭后,钟奎把孩子托给邻居朋友,马上去医院给妻子送饭,然后还要赶去松山林现场看看。最新来电说已砍出防火道,火势有所控制,但风力还不小。到医院,钟奎跟妻子讲了纸钱的新闻和梦里的奇事。她听得张大嘴巴,几次停箸追问。钟奎打个大哈哈,说知道厉害了吧。妻子白了钟奎一眼,说:

“又不是我一个人在烧!”

过年的故事

文/冯增录

农村人有一句话说:“小孩过年,大人过难。”在那些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过年的确是过难,留给人的尽是些辛酸的记忆。

打我记事起,家里粮食似乎总不够吃,没菜没肉的,年过得寡淡无味。有一年,好不容易有了肉吃,却还是没有爆竹响。尽管这样,我还是喜欢过年。一踏入腊月的门槛,就整日跟在妈屁股后面问:“妈呀,咱啥时候过年?”我是想提醒妈,村里好些孩子都添了新衣裳,我想我们也应该有。妈听懂了我的意思,说:“啥时候有钱了,妈一定给你们一人做一身新衣服,比村里那些孩子的都要好。”

妈一句话把我拉回了现实。我说:“妈,我不跟人家比,只要有衣服穿,能盖住屁股就行。我裤子上烂了好几个口子,上操时都不敢放开步子跑。”一句话,惹得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伤心落泪。

离过年还足足有十天时间,我们却无论如何等不及了,一个劲地催促妈快点蒸馍捏馄饨。我们早把买衣服的事抛在了脑后,想着衣服是富人家孩子的事,穷人家孩子过年只要有肉吃、有爆竹响就行。尽管一个冬天吃的都是红薯面馍、红薯面和红薯面油糕,但我们还是对过年能吃上白面和大肉深信不疑。

过年了,妈变魔术似的掀开面瓮,舀出大半盆面。我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哇,咱们家原来还有这么多白面!”

“可是妈,面瓮它早就空了呀!”

“妈把攒下的鸡蛋卖了,过年了,怎么也得包顿饺子吃!”妈说。

妈挽起袖子开始和面。面的芳香溢出来,慢慢地向四面散开去,我张开嘴巴深深地吸了一口,面香顺着气管进到肺里,我的全身上下立马被这香味浸透了。我不停地吸,把肚子吸成了大气球,我舍不得这香味溜走。

“妈,过年这么好,为什么不天天过年呢?”我禁不住内心的喜悦。

妈忍俊不禁:“天天过年,那叫败家子!”

我说:“妈,我往后不再向你要好吃的了,我一定要好好上学,长大后让你好好过个年!”

妈听后忍不住哭了。妈一只手摸着我的头,眼泪哗哗地掉个不停。我仰脸问妈:“你不相信我吗?”

“信!信!妈怎么会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呢!”妈使劲拍着我的肩膀,眼里亮亮的,就好像真的过了一个心满意足的年。

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它过得寒碜却不失喜气。

往后几年,弟妹相继上学了。一个家要同时供五六个学生上学,这在当时再富有的家道也是不敢想的事情。妈一年到头忙个不停,把种粮都卖了还是不够开销。妈有些怕了,妈盯着我们几个不住地看,就好像我们不是她的孩子。

好久,妈说话了,声音嘶哑低回,像是吸干了水分的树枝戳得人心痛。妈想把四弟给人。妈说到一半就被我们的哭声打断了:“妈,我们不上学了,只要你不把四弟给人!”

孩子是妈的心头肉呢,怎能说给人就给人。妈比别人更疼爱自己的儿子,妈说:“只要我还有一点法子,就不会落下你们一个。可是妈没本事呀,养活不了你们……”妈说不下去了,把我们几个拉到怀里,一个劲地直掉眼泪。

半晌,妈止住哭泣说:“那家人还答应给咱们家二百斤玉米,有了这些玉米,咱家就能度过春荒……”

妈说完摸着四弟的头问:“四,你给妈说说,你愿意不愿意去?”

四弟哭着说:“愿意!”

听了四弟的话,我哭得更凶了。本来要把我给人,可是我死活不愿意,只好改成了四弟。现在想来,小时候的我是个不体谅人的孩子,甚至有些自私,时至今日,每每想起往事,我仍觉得脸红。

隔了两天,妈带着四弟进城去了。可是到了下午,妈又领着四弟回来了,妈说她丢不下四弟,就是给一千斤玉米她也不把四弟给人了。同去的本家伯伯说,妈做事真是太没头尾了,孩子刚哭了两声,就从人家手里抢过孩子死活不放手,害得他也跟上妈给人家赔不是。

这件事最终就这样不了了之,但它在我们的内心却留下了一个永远的伤痕。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们决定一起去挖药材。初五刚过,我们就一声不吭地跟上二哥上了山。我们长大了,要给自己挣学费。

从春到冬,我们跑遍了村里的山山欤戈戈龟苟挤榱耍焦甑氖焙颍茨甑难Х鸦故敲辉芄弧N颐且桓龈雒婷嫦嚓铮涣酥饕狻5降谆故锹柘氤隽税旆ǎ杷瞪涎б簦庖荒昃筒怀匀饬恕

没有肉的年总是无趣,我做梦都想着上外婆家。外婆家不但有肉吃,还有压岁钱可挣。可是到了初二,妈却不再让我去了。妈说我都10岁了,该懂事了。我想想也是,我都长成大小伙了,几乎跟二哥一般高了,可二哥连一次外婆家也没有去过。

妈走后,我和二哥到村口去玩。村口不时有人出人进,把我的眼都看热了。快到中午时,我实在忍不住了,就撇下二哥一个人偷偷去了外婆家。外婆见到我后一个劲地骂妈。外婆端来一碗猪肉炖粉条,我端起碗三下五除二便吃光了。外婆再端来一碗,我又吃光了。我一口气吃了三碗,吃得外婆泪眼婆娑。外婆埋怨妈:“看把娃都j惶成啥了!”

妈哭了。妈心里苦啊!父亲有病在身,一家上下七八张嘴全靠妈一人养活,是男人也会吃不消的。

外婆不再言语,抱我到怀里一个劲地亲。

“外婆,你看我这瓜瓜!”我撩起衣服让外婆看。

外婆往我肚皮上摸了一把,眯起眼笑了,笑得太阳似的灿烂。

我是回到家后才感到不舒服的。到后半夜,肚子突然疼起来。疼痛深入骨髓,我只感觉自己被疼痛抽搐成了一片干枯的树叶,在炕上翻来覆去地舞蹈。疼过之后是没完没了地呕吐,直吐得黄水直流。这之后,我见到肉就怕,肉成为我心头一块刻骨铭心的痛。

时光一晃就是几十年,我们一个个长大成人了,家中光景也一日日好转。妈说:“烂肠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了,今年一定要像模像样过个年,要不然我这一辈子就白活了!”

临过年,在外打工的四弟却出了事,家里终日凄凄惨惨的。

送走四弟,再也没有人提过年的事。我们不再把年当回事,不响爆竹,不贴对子,不喝酒吃肉,想把年过成什么样就过成什么样。

几年之后的元月三十日,二哥又在过铁路时遭遇不幸。二哥走后没多久,父亲便抑郁而死。接二连三的祸事让我们几乎抬不起头来,再也没有了心情过年。年渐渐离我们远去。

妈终究没过上一个像样的年。失子之痛让妈迅速地老了,妈才60出头,头发就全白了,眼也花了,腿脚也不那么灵便了。看着妈的样子,我就想,年总有一天也会把我们都销蚀掉。我不敢想象自己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我想等到人老了,就是见天儿过年又有什么意思呢!

年满载着一代人的苦难和梦想。

天要下雨,儿要长大

下班时间到了,我还在座位上磨蹭,这极为反常。这么多年对下班的渴望,依然如同要去赴初恋的约会,早早做好准备、迫不及待出发。所以,值班医生很奇怪,风平浪静为何我还滞留科室:赵老师,下班了哦。

翻个白眼,我的手机没故障,知道过了下班时间,这不是家中的小子们要制造惊喜,让我6:30才回家嘛。此时此刻,家中有三个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小伙子们,正在我的厨房挥铲舞勺,准备8人份的豪华晚餐。

都以为赵医生恋儿,担心儿子上大学后会迷失方向,殊不知,其实我早已厌倦了,以高考为目的,更年期和青春期小心翼翼却危机四伏的相处,胜负已经不重要,关键是等到一个结果,便有了新的开始。

孩子上学后,短暂的不适应,不单是因为想儿子,更多的是突然多出了时间和精力,没有合理地安排。兴匆匆给自己定了几个计划,却又贪多嚼不烂,荒芜了几多雄心壮志,浪费了一干人民币。

冷静下来发现,这是人生中最难得的黄金时期。孩子刚刚结束一场战斗,进入相对和平的建设时期,对父母的需求不大。我们正值中年鼎盛,工作经历、社会经验收获满满,夫妻感情稳定到不设防,年龄优势让我们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日子是游刃有余的自由自在。

有位老大姐,很小就把孩子送出去读书,一度母子感情冷漠,她说不怕,孩子长大了都要回归,重新开始依恋父母。此话诚不欺我,感到儿子开始想家,考试结束第二天,就急忙赶回达州。

已经自由了一年的赵医生,突然感到压力,天天都要对付三两张嘴,实在辛苦。这一年来,我和娃他爹除了周末,一般各顾各,大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人变懒容易,变勤快很难。

一家三口在家吃饭,看儿子大口吃不嫌弃我回生的厨艺,很是有种满足的幸福。听儿子喋喋他的暑假安排,只在家待10多天,便要出去一系列活动。真心话,当时真没有丁点惋惜相聚太短的遗憾,反是暗地里欢喜,苦日子不太长,坚持坚持就过去了。

口内尤自虚情假意地抱怨,好不容易放假怎不在家多些时间。饭毕又满脸笑容恭维儿子越来越懂事,儿子识趣地准备洗碗。老公却抢着说儿子今天才回家,明天开始洗碗,今天他洗。最恨这种为了拉近感情,没有原则的竞争,我上纲上线地抨击老公破坏同盟的错误行为,儿子在一旁哂笑。

在家的日子是儿子的才艺展示。被我弃用的台式电脑,经过他一番折腾,告知屏幕大使用舒适,劝我以后都在这台电脑上写文章;并成功维修打印机,123教我使用步骤;还非常热心地到我科室,调试好投影仪,把他多余的配件送给我们。

最不可思议的是,小子说他的两个同学,假期要报培训班学习烹饪,让我也教他几样简单的菜肴。我晕,现在的男孩是看到未来竞争的残酷吗?急急忙忙学些讨好女孩儿的技能。立马联想到同学的儿子——爽儿。

要说教育根本没有可以复制的版本。我这同学一直体弱,家境也不宽裕,总觉得她的教育消极悲观,怕对孩子有负面影响,还经常劝诫她。谁知见到今年大学毕业,靠自己实力签约某公司的爽儿,实在让人欣慰。小伙子阳光、自信、开朗,待人接物礼貌有度,看问题理性深刻,很是招人喜欢。

爽儿还有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爱好:厨艺。要说这厨艺的培养,应该是同学危机意识,打小她就给儿子念叨:妈妈身体不好,你要自己学会煮饭哦,不然哪天妈妈病了要饿肚子。于是爽儿小小年纪学会了简单的炒菜煮饭。

大学时,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艰难,麦当劳打工,看食材转变为食物的美妙过程,对厨艺有了更多向往。一边向周围人学习,一边有空便尝试,竟自学成才起来。到大学毕业,已经能够做出一桌宴席的菜肴。

于是邀请爽儿到家带儿子做厨,儿子立马邀请他的好友,三人一拍即合表示同意。互加微信后,他们定下日期,开始准备,儿子对他们安排的菜谱守口如瓶,一心要给我们惊喜。下午2点,他们超市集合,爽儿带着两个大一学弟,开始了采购做厨一条龙服务,让我6:30才能回家。

傍晚6:40,邀请的几个客人都到齐。除了我和同学,6位食客从00后到90后,参差10年的光阴。所有的菜品上桌,八菜一汤,惊艳的色香味俱全,实在叹服三个年轻人的手艺。享受年轻人的服务,既有总算松一口气的欣慰,亦有时光流逝的怅然。

送走客人,问儿子累不累,儿说:不累,多高兴的,做饭的也高兴,吃饭的也高兴。长大的过程,就是可以帮助到他人的过程,所有的孩子都在长大。天要下雨,儿要长大,由他们去吧。

弹弹珠

文/老家院子

一颗玻璃珠,小小孩子语。

更喜比赛笑,一抿童年忧。

就像一个故事一样,每一颗玻璃弹珠里都有一段记忆,那段记忆只属于童年时光。那个时候的我们,还是一个熊孩子。

和所有的熊孩子一样,我们流着鼻涕,穿着一条改小的裤子,裤子大大小小的口袋里装满了弹珠。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数着弹珠的颗数,就像数夜晚的星星一样。

我们喜欢和别人比赛弹弹珠,看谁弹得远,看谁先打中对方的弹珠。在那个没有实力又爱逞强又爱耍赖的年纪,我们总是爱把自己的弹珠输光,然后在一旁大哭,把眼泪鼻涕擦满了衣袖。

我说:我以后再也不要理你了。

可是下一刻我又说:你把弹珠还我好不好?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你看着我,有些犹豫地把弹珠从口袋里拿了出来。

那时的年纪啊,反悔并不丢人。没有对错,没有因果,只有一路追赶着弹珠的孩子的足迹。

于是,一不小心,它就跑满了整个童年。

门卫何师傅

文/郭喜欠

六十来岁,高个儿,圆脸儿,眉目间透着和气,他是我们学校的门卫师傅,不大爱说话。每次出入校门,他总会微笑着点头致意,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唤他何师傅。

何师傅是个勤快人儿,脾气极好,每天总是笑眯眯的。校门口有两排小吃摊位,每天早上、傍晚都有许多孩子在这里解决吃饭问题,一阵风卷残云,包装袋、饮料瓶、餐巾纸遍地都是,一片狼藉,何师傅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响地清扫,没有半句怨言。几天前下了一场大雪,我六点起床上早自习,天还未亮,但见雪地里一条小路从校门口蜿蜒通往教学楼,何师傅正弯腰铲雪,不知他几点就起床忙碌了,心中升起暖暖的感动。

前段时间请假在家,恰有文友来学校给我送书,我只好叮嘱她暂放门卫室。在家几天,心里很是担心:门卫室是个杂货场,学校一千多号人,家长给孩子送的食物、用品,老师们的快递都在这里中转,真担心自己的那本小书会丢了。刚踏进校门,便急急地向何师傅问我的书,他笑眯眯地将书从抽屉里拿出来递给我,为防书破损他还特意用塑料袋裹着。接过保存完好的书,我感叹何师傅的细心。接触久了,我更对他的认真生出由衷的敬佩,别说一本书,就连一张小小的稿费单和家长给孩子送的牙膏、牙刷、眼镜等小物件儿,也从未在他手里遗失过。

在孩子眼里,他是和蔼可亲的爷爷。上课时间,家长一律不准进入校门,给孩子送的物品,只能放门卫室,下课老师通知学生去取。近来大雪,路滑天冷,他心疼孩子,总是趁课间按班级把物品送到孩子手中,学校四层教学楼,他每天上上下下,往返数趟。孩子们大多住校,家长只有周末来接,个别家长因事迟来,他便把一群小家伙喊到门卫室里待着,看这群小天使围着他说笑、打闹,爷爷长、爷爷短地叽叽喳喳喊,他的眉梢眼角全是笑意。

门卫工作烦琐,纪律严格,待遇还低,因此门卫室频繁更换人员,有些甚至面孔还没认清,就又换了人。唯有他,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了全体师生的贴心人。

有此老同学,我们甚幸矣

文/林中红花

人间最美的感情,究竟是什么?它存在于亲人之间朋友之间老同学之间还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我的老同学,那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的老同学的所作所为,让我懂得了一切……

她是我高中同学中的至好,她当时是班中的团支书,活波外向,常常在我们班坡头露面,班级学校迎新晚会上少不了她的动人歌声。高二那年一曲"三月三",让我们至今老同学聚会时成了她的必唱。高中第一次高考,我们都没得考上。补习时,她到了县城,我仍在原来的乡村学校。我们互相鼓励,太多的时候是她对我的激励:我们农村孩子都不容易,好好学习,跳出农门吧!时不时她送给我她们县城班中的复习资料好的习题;补习了一年,我们还都没考上,但成绩进步了不少,她相约我继续补习;第三年,我们终于考上了,她成绩比我好,考上省城一所大学,我呢,上了本地的一家师范学校。

大学中,她更是学生会的积极分子。毕业时,和男友一同进了北京;我呢,回到家乡。从此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许多。每年她回家,总是想办法打听我的消息;她曾让她弟弟骑车三十几里找到我会面与她。她说:到北京工作真的是不容易,她刚到北京的单位,锋芒太露,因为工作于专业不对口向单位提出要求,遭到婉拒后她风风火火好一阵子竟得罪了单位领导,单位让她停职检查,多亏她男友,她现在的丈夫(当初也是大学学生会的骨干)几番周旋,才得以使她不久恢复了工作。她语重心长的说:大家都知道’北京人在纽约’不容易,其实,外地人在北京更不容易呀!

到北京那一年春节,她将单位发的三个月工资(每人一月500元),和丈夫的合到一起,加上有个同事提前回家让他们领着工资,一共是4500元,他们又外凑了500元拼成5000元寄回家让穷了一辈子的父母把多年的旧房拆了盖成新的。而自己和丈夫没敢回老家,两个人愣是用了仅仅200元钱在北京的陋室里过了个春节,一个多月呀!好在他们两个人当时在北京谁也没有熟人,春节不用走动不用多余的花钱。

后来她也回来了几次,总忘不了找我闲聊。

他们到北京后,她丈夫是山区农家人的后代,家里人供他们上完大学已不容易,他们怎忍心再让父母们花钱呢?他们俩简简单单在单位领了结婚证草草结了婚。之后两年便是帮助丈夫的弟弟,(她丈夫弟弟为了兄长上大学辍学回家打工挣钱),让丈夫的弟弟终于再读了一年,也从家乡走了出来;后来她的小弟高考未中,有远见的他们让小弟上了一家函授学习自学法律知识,如今她小弟在一个大学担任了班辅导什么的,日子挺不错;最可怜是她的小妹,当初为了她,她小妹在家里卖蔬菜卖水果,一毛钱一毛钱的赞起来,供她补习了一年又一年,供她上完了大学,而小妹婚姻不幸受了刺激,精神恍惚。她坚持将父母小妹接到北京,为小妹看了几家医院,终是将小妹的病情稳定下来。他们两家子亲人,他们成了顶梁柱!

2008年的时候,听说她在单位干的很好了,成了院长办秘书,她丈夫也成了他们单位分院的副院长。那年,她回了一次老家,特地组织了我们高中同学的第一次聚会,她拿出1000元作为底金,当时我是600多元的工资,鉴于大家在老家都不容易,一人100元,最后来的因为资金充足不用凑分子了。她送给每一位同学的孩子一人一个北京福娃吉祥物,给我们所有的女同学每人一条珍珠项链。以后每每同学聚会皆因她而起,而她也成为联系我们同学情谊的桥梁。

古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我始终处于穷的系列:虽说如今工资升了,我的心里高兴了,但我只知道好好孝敬自己年迈的父母,让他们能安享晚年;只知道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好让他能走在正道;再大的就是希望和丈夫一起到祖国各处走一走看一看,也不枉活一世;而她呢?前一段时间,她回老家见了我,闲聊这几年父母生活安康孩子学习优秀每年假期都保证孩子外出走走看看,最后她认真地说,想让我帮她个忙。我问什么忙?她说,让我在学校(我工作在老家的一所乡村学校)留心一两个女孩,孩子学习要刻苦,家里条件又不太好,她很想资助她们完成学业。她又说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上大学不容易啊;而尤其是一个女孩子,想完成学业梦,走向自立更不容易!她只想为这些孩子做一些什么!听罢,我感慨万千,我惭愧呀!

"不管谁有机会到北京来,第一要通知我;不管谁有什么困难,第一要想到我。"这时她每每临走时对我们的告白。

有此老同学,我甚幸,我知足矣;有此老同学,我们甚幸,我们知足矣;有老同学这般的热心人,不知道将会有多少穷人家的孩子甚幸,知足矣!

教训

文/王公民

女儿灵艳和女婿在县城开了个果品店,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管娃。这不,打电话让我和老伴去看管孙子。早上,我俩早早地搭上汽车,往县城赶去。

下了汽车出了车站,我俩急急忙忙地朝果品店走去,谁知离店不远,就听见前面有人吵架:

“你看你把人行道占了多少,果皮垃圾扔了满地,叫人还过不过?”

“我把垃圾扔了满地,那叫你干啥?你就是搞卫生的,你不清理谁清理?”

“整个县城的商户都照你这样做,有再多的清洁工也清理不过来。”

“我就这样,你能把我怎么样?”

我快步地走到跟前,一眼就看到一位年近六旬的清洁工,满头银发,消瘦的脸颊上布满了皱纹,伛偻的身躯颤悠悠地站在那里显得特别的矮小。我又朝店铺门口望了一眼,忽然发现自己女儿灵艳站在那里指手画脚,当时我就明白了七八分,因为我本人是一名养路工,在公路上干了几十年,虽然退休了,也曾经尝到过被人奚落的滋味。我走到老人跟前,向他道歉道:“老人家,是她不对,这里的垃圾由我清理,你去干你的活。”说着我到商店里找来簸箕和笤帚打扫起了卫生。

女儿走到我跟前,说:“爸,谁叫你干这活,你不知道,这个老头天天寻我的事。”

我听了女儿的话,十分生气,说:“灵艳,你太霸道了,做人要有良心,要讲道德,假如人人照你这样做,不知道这个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

女儿听了我对她的批评,似乎有些意见,嘴里不停地嘟嚷着。而我也没停下手里的活,继续打扫,一会儿工夫,就把店铺门外清扫得干干净净。

灵艳说:“爸,你和我妈先到咱住的地方,娃叫小惠(我另一个外孙女)用自行车带到公园里转悠去了,过一会儿就回来。”

随女儿回到她家里,还没来得及喝水,灵艳的手机响了,是一个交警打来的电话,叫她赶快到县医院去,说小惠和孩子让摩托车撞了,受了伤正在医院救治。

女儿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连忙赶了过去。

女儿走后,我不放心,叫老伴在屋里守着,我到医院去看个究竟。

到了医院,在急诊室门口,交警正在给灵艳说事情的经过。

早上九点左右,小惠骑着自行车,后座上带着小孩,刚过十字路口,前轮碾到西瓜皮上,滑了一下,车子倒了,把孩子撂到了一边。正在这时,一个小伙骑着摩托车过来了,没有来得及刹车,直接撞了上去。说来也巧,还多亏一位清洁工大叔,他正在清扫人行道,眼看离扔瓜皮的地方只差四五米远,还未来得及将瓜皮拾走,就出了这事。只见他丢掉扫帚,快步跑上前去,先抱起了孩子,拦住那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不准他走,然后打电话叫来交警,叫来120,等我们赶到跟前把伤者和孩子抬上救护车,他又告诉我你的手机号,我给你才打了电话。等我回过头来,只见他拾起那两块西瓜皮扔到垃圾箱后,迈着蹒跚的步伐朝前走去。

灵艳听了交警的话,流出了悔恨的眼泪。我和灵艳走进病房,一个护士抱着孩子,头部包扎着纱布,还好只是擦破一点皮,敷些药就行了。小惠则小腿一处骨折了,躺在床上打吊瓶。还得动手术。

这时,灵艳后悔极了,拉着我的手哭着说:“爸,怪我,不是我和那位老人吵架,那两块瓜皮他拾了,绝对发生不了这事。”

我立即把她扶了起来,说:知错就好,能改就行。

灵艳又说:“爸,你先在这里看着小惠打吊瓶,我把娃抱回去,叫我妈看着,然后我到商店,把门外那块木板搬走,决不再占道经营,另外,我去找那位老人家,向他赔理道歉,并向他保证,今后决不在我的商店外边乱扔垃圾,确保干净卫生。”

我听了这些话,点了点头,对她说:“你去吧!这里有我哩!”

忆父亲

文/陈燕珠

花落花开,冬去春来,父亲节又要到了。去年的此时,当我拿起笔写下“第一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时,再也没能写下去。今天,我又如何来续写好这篇文章呢?

2014年的12月29日晚10:00,将父亲从医院接回家的半小时后,像是有感知,仙逝了!按照传统的说法,叫“正寝”。守灵3天,也正好是我们兄弟姐妹5人年终手头工作刚刚忙完,能歇一口气的时候,子孙几乎都在身边。我至今不能原谅自己的是没有把父亲一向很疼爱的外孙女——我的女儿接回来见上一面,送上最后一程!当31日下午先生把女儿从学校接回来时,女儿是一路哭到家的。

父亲有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老三,他总是自嘲自己是长得最丑的一个。因受1949年跟随部队从南京撤往台湾的舅公的影响,父亲到34岁才跟母亲结的婚,他曾经自诩为当年府城的“四大金刚”(不结婚的王老五)之一,在那个年代这个年龄初婚是极少的,害得我在早期填写个人档案时矛盾百出(因担心别人问为什么父亲比母亲大15岁,因此简历上父亲的年龄是越填越小)。

父亲爱家、爱孩子。听母亲说,她跟父亲结婚56年,两人从来没有顶过嘴、红过脸。我们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家庭,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母亲一口气生了我们5人,因相差1-2岁,打架是家常便饭,我们每人都挨过母亲的棍棒,而且经常是木条打断了再拿条新的接着打。

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们,而且最疼我。每次他出差回来,总会牵着我的小手,带我去茶楼铺喝茶,每回我都会得到一根我最喜欢的油条(牛舌稣),而哥哥姐姐们要追上来求我才能咬上一口。

父亲很孝顺。奶奶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记得小时候,过年或过节才会杀鸡祭祖,鸡肝和带瘦肉的肋骨必定是留给奶奶的。从小我们兄弟姐妹几人都很自觉:好东西一定留给奶奶。我一直很向往鸡肝,奶奶吃的一定是好东西。等到家里条件好了,我能够直接第一个下筷子时,夹起的是鸡肝,很享受地一口咬下去,又粉又涩还有点苦,哦,原来是奶奶没牙,只能吃鸡肝,补充点营养,让我羡慕妒忌怀念了十几年。

父亲很善良。因他妹妹嫁的第一任丈夫是国民党军官,战败死了,留下一个2岁的女儿,尚未成家的父亲不顾世俗眼光,毅然抱养了她。在计划经济购物都凭票的年代,到了年终,父亲都会把全家人从牙缝里挤下的粮票,接济给嫁到澄迈乡下的小姑。

然而父亲做了一件让我很不解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借着改革的东风,我家经济条件已很不错。有一次,小姑突然从乡下上来,让父亲借4000元给她小儿子置办彩礼,等办完喜酒收完礼金后就还上。当时父亲一口拒绝了,小姑是很伤心的回去的。我很好奇,父亲说:“救急不救穷。不能培养孩子的依赖性,孩子长大了结婚,就要有担当,让老母亲坐几十公里的车来借钱,这样的孩子没出息,惯不得。”而那时候,父亲所在的工厂正处于改制阶段,工人的工资有时不能按时发放,父亲却是经常拿家里的货款给厂长先垫发工资。他常说:我们比那些工友好过,很多家庭就等这工资开锅啊。这事老厂长感念了父亲很多年。2004年父亲中风卧床后,已退休的老厂长专门来看望父亲,向他竖起大拇指!

父亲很本分、很诚实。上世纪80年代,学校很少有给学生发作业本,很多人就把单位的信签纸拿回家给孩子当草稿用,也拿到学校去,这是当时的习惯和常态,也算是一种炫耀。当我开口向父亲提出来时,一向宠爱我的父亲发火了:“不可以,那是公家的东西,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分都不能沾。”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教会了我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当时我把这事写在我的暑假作业上,还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读了,老师说写作文就是要贴近生活。

2004年父亲再次中风后全瘫了。渐渐地,妻子孩子都认不得了。母亲整整照顾了10年,很辛苦,但她无怨无悔。看着父亲遭罪,我们很难过。姐姐说:父亲是放不下母亲!父亲走后,一老友对我说:你现在没有家了。是的,以前每到周末,我们兄弟姊妹都会携家带口回父母家吃饭。现在,父亲不在了,看母亲,只能到哥哥家去(因母亲害怕一个人住在祖屋)。记得那时年幼的女儿说过:“爸爸妈妈,以后我们一家人必须住在一起,免得周末我拿着苹果跑来跑去。”是啊,我现在连跑来跑去的机会都少了。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父亲走了,家就不完整了,就像插在瓶子里的花 ,没有了根,心无处安。

父母在,没事时,常回家看看!

坐婆

文/庄学

公交车行到厂北路站,停了停,车门“哐当”开了,伸进来的是一个木制器具,方形。木制器具后面,跟上来的是一位花白头发的妇人。妇人从脖项处取出带有红丝线的卡对着电子阅读器一照,“老年乘车卡”的悦耳女声响起。

妇人坐在我的前面,木制器具放在了她的身侧。那器具材料敦厚,造型笨拙,油光发亮,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了,磨损处发出幽幽的亮色。仔细看了,原来是一个“坐婆”。

“坐婆”是通常的叫法,就是给婴儿坐的。我小时候大概也坐过吧,如今很少见到它了。周围的乘客也感到新奇,眼睛都聚焦到“坐婆”上。我还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网上。我问妇人:“你的‘坐婆’有年代了吧?”

妇人顿时来了精神,答道:“可不是,上辈人传下来的。几个孩子都是坐它长大的。孩子都四五十岁了,你说它有多长时间?”不容我恭维,妇人接着说:“现在,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都坐过,最小的外孙女也用不着了。”我问:“那你这是……”妇人继续说:“都长大了,用不着它了,我也该把它搬回来了……”见我只顾看手机,妇人刹住了话。

网上有人回复过来:“嘿嘿!那不是‘坐婆’吗?我在农村见过的。”有人说:“拉风!木制‘坐婆’,安全无污染,对婴儿有好处。似乎我也坐过。”

公交车穿行在城市的街道,有人上来了,又有人下去了。

妇人冷不丁地说话了:“我用‘坐婆’把一个个孩子带大,把孙辈带大,看着‘坐婆’心里舒畅啊。‘坐婆’闲了,他们就不来了。老头子走得早,还不如这‘坐婆’陪我的时间长……”

周围的乘客早就换了一拨又一拨,大多数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也没人插话。年轻人把眼神都放在了手机上。我看了看妇人,圆脸,皱褶一大把,大概到了花甲了吧,身上穿了一件暗色的外套,宽宽大大的。

我接了话茬说:“那你还不轻省地安度晚年了。”妇人见我接了话茬,嘴就停不下来了:“轻省?这个孩子刚上幼儿园,那个就出生,几个孩子家转着圈招呼,这个‘坐婆’也跟着我转了一大圈,连搬来搬去的也都是我,哪个来帮忙送送?”

听了这话,我的手指头戳在手机上不动了。

随着公交车再一次停下、开门,老妇人搬起了“坐婆”晃着下了车。我望过去,老妇人扛着“坐婆”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花红柳绿的人群中。

我下了决心,要常回家看看。

父亲的口头禅

文/闻静

20世纪60年代,迫于生计,父亲带着奶奶投靠乡下亲戚,借住在别人家的窑洞里,慢慢地生活有了起色。可打我记事起,每学期开学时,父亲都要向乡邻借钱给我交学费。

日子虽苦,但父亲从不怨天尤人。闲来无事,他特别喜欢唱《红灯记》里的那段:“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边唱边打着节拍,特别开心。就这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成了他的口头禅。在他的激励下,一放学,我们就去拾柴、挖药;节假日,我们还会帮家里放牛、割麦、锄地……我们姐弟几个都成了勤劳能干的“小铁梅”。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父亲常这样说。他从不睡懒觉,农忙时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干活。农闲时,他每天早起挑水、扫院、劈柴、喂鸡……把屋里屋外收拾得井井有条。后来,他又栽了一园子果树,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时候,也会早早到果园里忙碌。他的手被风吹出一道道血口子,他用胶布一缠就又忙去了。

后来,我上了大学,有了工作。两个弟弟共同开了一家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我们每次回家看他,他总说哪个亲戚要盖房了,钱不够;村里哪家穷,孩子上不起学;谁家老人生病了……末了,他总不忘加一句“吃水别忘挖井人啊”!我们心领神会,尽力去帮助乡亲们。

父亲的口头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们的自强自立意识,他那勤劳吃苦的作风和知恩图报的品质,成了我们的精神财富。

花灯轶事

文/申宝珠

故乡的黄昏,鲜红的暮色还在天际缠绵,没有陨落。一条如黛的云从东到西缓缓飘过,正月十五的前几日,男孩子拎着一头燃烧的线绳,放开了鞭炮,归巢的鸟群被噼啪的响声惊扰,在天空里展翅飞舞。

初二嫁出的闺女给娘家拜年,初五至正月十五娘家给闺女家送灯笼。结婚头一年一般送莲花灯、石榴灯、宫灯,寓意早生贵子、人丁兴旺、官运亨通。倘或有了孩子,就要送长命富贵灯,寓意孩子健康成长。农村娃娃多,不能送的年代无尽头。那就十二岁“完灯”,寓意孩子长大,这最后一年的礼物也甚是贵重!除了长命富贵灯,还要送一对手电筒,寓意孩子的前途正大光明。当然,上面列举的是一般情况。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送的灯笼还有兔子灯、老鼠灯、塑料灯,各种自糊的灯笼。

小时候,舅舅最喜给我送罐罐灯,舅舅云,招财进宝。这种罐罐灯,是用废旧的铁丝和电线捏成框架,再用两张折叠好的红纸用面打成的浆糊糊好连接,随后用线扎在框架上,一个状如罐罐的灯笼就初具雏形。除此之外在灯笼底座,留好插蜡烛的窟窿,就大功告成。舅舅把省下来的钱,全给我买了蜡烛。别人家送两三把,舅舅送我的忒多!他初五给我送灯,就送十把,初六就送九把,聊以慰藉我小小的虚荣心。及至到了碰灯笼的元宵之夜,我的蜡烛还是完了,妈妈用青霉素药瓶装了煤油,棉花攒了灯芯为我助兴。煤油与红色蜡烛没啥区别,可就是冒黑烟。

我和玲子提着灯笼,肩并肩在大街小巷里闲逛。此时,月上中天洒下姣姣银辉,我们不时与提着灯笼的小朋友邂逅,还要嬉笑打闹一番。嘴里唱着“谁的灯笼会睡觉,我的灯笼会睡觉”,用竹竿儿提着的灯笼就象征性在地上睡觉。一把蜡烛,也就五六根。三寸长,且都是细小蜡烛,十多分钟就燃烧完了。我口袋里装了许多,见谁的蜡烛完了,就捡起掉在地下的半截胡萝卜,取下灯座换一根。

邻居海平哥,是一个大学生,见过世面。爬上梯子,在大门口悬挂两盏大灯笼,又在大门贴了颠倒的“福”字。随后拿了一个炮筒,在大路中间旋转,顿时火花飞溅犹如怒放的玫瑰花摇曳生姿,围观的人群连连叫好。乡亲们谈笑着欣赏,不时有人说笑:“雪莲,小心火星子飞在灯笼上”,“嫂子,火星子可长眼睛了。”这雪莲,留级了。二叔为了激励斗志,买的油彩纸少了尺寸。雪莲哭,二叔就说油彩纸少了不够糊灯笼,如同分数少了就升不了学,闺女你就长长记性吧!后来,二叔把没糊的灯笼就端放在堂屋,以示警戒。二婶偷偷买了一只兔儿灯,这兔儿灯豁嘴白牙,两只长长的耳朵朴拙可爱,被雪莲拉着走。

这时海平哥,又取了一个炮筒,用火点燃。烟花从炮筒当中“咚”得一声喷射而出,逍遥而上。射出的火花像喷泉朝天喷射,又如千万只萤火虫翩跹,须臾宛如瑰丽鲜艳的美人蕉,在空中璀璨绽放,蓝色的夜晚被着成红色。玲子看得目瞪口呆,提着的灯笼被蜡烛引燃,幸亏我提醒才只烧了一个窟窿。

弱鸟先飞

文/赵宏涛

笨鸟先飞,比喻能力不如人者,凡事要比别人先行一步,才能达到预期目标。笨鸟先飞这一古训,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很励志。

“说笨鸟先飞,不如说弱鸟先飞。”近日参加学生家长会,我听到孩子的班主任侃侃而谈,“父母和老师不妨多赞美孩子,孩子学习不好,尽量多鼓励孩子。暖人心者莫过于情,试想谁愿意被人说是笨鸟啊!”

“弱鸟先飞”,这说法令人耳目一新。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学生学习成绩差,老师轻则恶语伤人,重则责骂;孩子天资笨拙,家长轻则鄙视,重则打骂,最终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等结果。

语言,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有时候它足以产生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影响。

每个人谈话的高度及令他人的舒适度,决定了自身的境界和水准。我们不妨多从增强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软实力入手,多说暖人心的话,多给学生、孩子、弱势群体一点儿暖人心的鼓励,以激励他们自强不息……

说笨鸟先飞,不如说弱鸟先飞,毕竟弱鸟先飞更能暖人心。

梅朵

文/龙艳

“梅朵!你的眼睛怎么了?天啊!怎么会这样?”梅朵的妈妈在发现刚满月的梅朵双目失明时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她真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一遍遍地用手和玩具在梅朵的眼前晃动,希望梅朵能有所反应。可是,梅朵的眼珠还是一动不动。一家人惊慌失措,陷入无边的黑暗中……

之后,梅朵的父母带着梅朵四处求医,可是由于梅朵是先天性的失明,又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很难医治。最后,他们只得放弃了。就这样,梅朵从一名失明的婴儿长成了一名失明的少女。

哥哥去上学时顺带着把梅朵也带去了,梅朵眼睛看不见,听力和嗅觉却很好,记忆力也非常好。老师教的课文,她背得比哥哥还流畅。行走时,只要有人带着,她也能走得又快又稳。

哥哥去镇上读初中后不能再带着梅朵,梅朵便去了省城参加了一个盲人培训班,学会了盲文,还学会了坐公交车。无论哪一趟公交车,梅朵只要用手摸一下,就能很快辨出是几路车。她还学会了用手机下载盲人用的软件,做起了微商。虽然收入还不太可观,但也能维持简单的生活。

梅朵十八岁时,认识了邻寨的一个小伙子。小伙子惊异于梅朵的能干,觉得她虽然双目失明,其他方面却不弱,洗衣、做饭、扫地,梅朵样样都能做得很好,还让人心动的是,梅朵非常漂亮。他不知不觉地就爱上了梅朵。

梅朵也喜欢上了小伙子,两人不久便在双方老人的支持下结了婚。一年后,梅朵生了一个健康漂亮的女儿。

这天,丈夫悄悄地问梅朵:“你是怎么爱上我的呀?你不怕我长得丑吗?”

梅朵害羞地说:“还不是因为你先爱上了我!哼,我不会问别人呀!不过,你长得再丑我也看不到,只是,我要对我们的孩子负责!”

“哟!原来如此呀!想不到,你还挺有心计的嘛!”

“这可不是心计,这叫聪明好不好!”

“好,好,是聪明!我们家的梅朵最聪明了。要不然,我怎么会爱上你呢?”

又一天,梅朵突然问丈夫“对了!你老实说,你娶了我有没有后悔过?”

“我……不瞒你说,我后悔过,真的!”丈夫一本正经地说,眼睛都没敢正视梅朵了。

“你,好啊!原来你真的后悔了!”梅朵难过地说:“那好吧,我绝不纠缠你!但是,孩子必须跟我!”

“你确定?”

“当然!”

“哈哈!我真是太后悔了!——后悔怎么不再早点认识你!”

“啊!你这个大坏蛋!你真是太坏了!看我怎么收拾你!”梅朵揪住丈夫的衣服用力捶打,丈夫一边任她打一边笑得东倒西歪。最后一把抱住梅朵认真地说:“傻瓜,以后不许再问这么傻的问题了!”

“好,不过,我再说一遍,如果你变心了,请你一定要告诉我,我真的绝不纠缠半点!孩子跟我!”梅朵也认真地说。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没有的事,快,孩子醒了,估计尿尿了!”

梅朵飞快地起身朝孩子走过去,准确无误地抱起孩子,又麻利地给孩子换好尿片,再给孩子喂奶。她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得又好又快,不知情的人,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知情的人,都佩服地赞叹:“这梅朵,真不简单呀!”

我怎么发现不了她的好呢

文/林中红花

是不是,一个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没有时总希望拥有;拥有了却盼着更好!

见到她以后,我一次次问自己,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庸庸碌碌活一辈子没有一丁点用处!她是我的婆婆,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会遇上这样的婆婆?想着自己的母亲里里外外一把手,做饭做衣服干农活处理大大小小的村人之间的矛盾,样样都在行;如今结婚摊上这个婆婆,做饭做饭做的不可口,衣服衣服不会裁剪,农活干不了,有什么好呢!我一次次埋怨着丈夫:你怎么摊上这样的一个妈!

记得当年与丈夫谈恋爱,丈夫家住在偏远的山塬。我的家人是三番五次提出反对的,我思来虑去,见了几个小伙子都不合意,终于决定和大学同学,我现在的丈夫结婚。我到丈夫家去的前两次,他的母亲都坐在他们家的土炕上盖着被子说是感冒了,我当时没在意!当时我的那个心里,就只有丈夫,只有那个和我谈得来的丈夫。我一直认为我是和丈夫结婚过一辈子,又不是和他家人和他母亲过一辈子!婚后好多年,丈夫的嫂子才说了缘由,当时全家人很担心我见了丈夫的母亲会而黄了我们的婚事,所以让婆婆故意那样做的!

结婚后,我们每年寒暑假才回家,丈夫的家人很高兴,尤其是他的母亲。我的婆婆,虽然腿脚不很灵便,但每天变着样儿为我们做饭;虽然口味不怎么可口,总还可以凑合,有时我还觉得,那也许是地方的差别呢?真正意识到婆婆的不好,与婆婆发生矛盾,是我有了孩子。

孩子将出生时,人家的婆婆为着孙子早早已经准备好衣服被褥日常用品,而我整天看是忙碌的婆婆,忙来忙去不知道都干了些什么,我的孩子都出生了,她竟然拿不出像样的衣物来。从医生处回家,医生让婆婆抱着孩子,她生疏的胳膊拐不过弯,孩子的头后仰的厉害,连医生也扳着婆婆的胳膊纠正了几许,一旁的我看见了,心里恨得直咬牙!

坐月子的时光,是我一辈子最难熬的日子,这辈子也忘不了。丈夫当时要上班,留我在他家,孩子当时是黑白颠倒,白天睡觉晚上醒了,白天里孩子睡觉,本来我也可以睡的,但有亲人来看孩子,婆婆一回一回的叫我吃饭,一吃饭浑身又是一身的虚汗,弄得我睡不着;到了晚上家人都睡了,孩子却哇哇的哭泣了,而婆婆一旦睡下去,再叫也叫不醒,我曾尝试好多次,妈,妈的喊了好多回,婆婆就是河漏河漏打着鼾声不醒来,最后只有我抱着孩子一夜一夜熬到天亮。

产假休完,我带着孩子上班,我的母亲因为家里有农活离不开。单位也有同事照看孩子雇佣他人的,而我们由于考虑到资金的问题,另外婆婆在家不在家影响不大,于是丈夫决定让他母亲我的婆婆跟着我照顾孩子。婆婆到我单位,帮我带了半年孩子,婆婆生性缓慢,腿脚又不麻利。每天里,我备课上课批阅作业,然后还得做饭洗衣服。忙忙碌碌一天下来,婆婆只会用车子推着孩子转来转去。我有时上完课想抱抱孩子,可肚子饿的咕咕叫,让婆婆做饭,一是婆婆做的不可口,二是别人十分钟的活她却要二十分钟,你说,我能让婆婆做?更有甚时,晚上我们单位开会,婆婆照看孩子不周,孩子哇哇大哭,搞得我没心思开会,还有一次,我为了给孩子热牛奶,耽误了公事引得领导当众责怨我起来!尤其看到别的同事婆婆带孩子带得好很是羡慕,我怎么摊上了这样的婆婆!曾多次我生气的对丈夫,也对我的母亲说婆婆的不是,想雇个人照顾孩子。他们劝我,找谁看孩子你能和人家没有矛盾,谁看孩子能像自己人看孩子尽心,何况花那些钱还不如给自己孩子多买些好吃的。

孩子一岁后,我决定将孩子放到婆婆家。每隔两三周我回婆家一次,每次看到孩子自然亲热的不行,可一看到孩子穿的衣服脏兮兮的,心里不由不快,自己给孩子买的新衣服,婆婆不让穿,说在农村家里,尽给孩子穿些丈夫兄长孩子穿过的衣服。自己回到家,想多陪孩子一起玩,又要给孩子洗衣服,还想给孩子做好吃的,真真是忙得昏头着地。婆婆见我回来,一心想着她应该放松一下,便满村满巷的转起来,做到别人家门口一谝闲传就是一老上午。

我的婆婆,完全不是我所想象的婆婆:看媳妇回来,赶快给孩子洗衣服做些好饭,让媳妇多陪陪孩子。她不是,她也许想不到,或许想到了也做不到。

孩子两岁半时,我将孩子带到自己身边,让孩子上了幼儿园。每天里跑来跑去接送着孩子很是劳累,可一看到孩子,我的心里顿时有了劲头。后来有一段时间,我要进修电脑,无奈又将婆婆请了来,本是指望婆婆一方面照看孩子,一方面给孩子做些好饭。可我进修回来,听到的是婆婆每日里在校园街道闲转着,和这个聊聊找那个偏偏,常常是孩子放学后,他和孩子一块到学校食堂吃饭甚或又是孩子回到家,她还没回来。

后来,孩子慢慢大了上了小学。总以为,我和婆婆不会再有过多的接触了。每年的寒暑假,我们回到老家,呆上几天不等心里有了厌烦便离开了。

谁知孩子小学毕业,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丈夫决定让孩子到县城读初中。刚好我们在县城买了房,可我们两人都不在县城,谁又来照顾孩子呢?我的母亲,由于做务农活离不开,这不,又想到了婆婆。婆婆的腿脚更加不方便了,我一下子不乐意。丈夫说没人照看孩子,只有寄托在别人家里,多花钱不说,孩子能不能很快适应是个大问题。我们问了孩子,孩子不愿住在别人家里,何况婆婆在老家满村满巷的宣扬开了:我们要请她到县城来照看孩子给孩子做饭。

孩子上初中这几年,我算真正和婆婆打交道了。刚开始,孩子到初中不很适应,和多年不太接触的奶奶没太多的话,常常是周日下午我们离开家到学校,孩子便带着苦相电话了说:妈,你明天回来么,你回来吧。常常我好几次都动摇了,干脆让孩子在乡村上学吧,城里有什么好!婆婆每日里做饭,饭菜不可口,偶尔周内我回家,看见婆婆烧的菜就不想吃,于是,我教着婆婆,烧菜时颜色如何搭配调料如何放置,可婆婆就是学不会,有时我觉得,婆婆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想学。更可气的,有几次孩子放学回到家,婆婆竟一心看着电视里的戏曲忘记了做饭。也曾许多次,我对丈夫说道让婆婆回去将孩子寄托到他人家里之话,丈夫也尽量劝着我有时也生气说行,你说服孩子吧寄托到别人家了,或者你找一个人给孩子做饭吧!我也多次对母亲提到婆婆的事,母亲劝说我:将孩子一个人放在县城的家里肯定不放心,寄托到人家那里孩子不自在,算了,让他奶奶照看吧!孩子一般是饿不着,你就当他奶奶是给孩子作伴呢,雇个人在家照顾孩子,哪有自己的亲人放心呢?

每每周末,便是我最忙的时候,一方面给孩子做好饭洗衣服,另一方面就是辅导孩子的学习,常常想放松一下都没时间。婆婆到周末,觉得自己劳累一周了,也该歇歇了。这使我又很不高兴。

曾有一段时间,婆婆便秘,好几天拉不出来,我们买药看病,没有效果。看到婆婆艰难的样子,我自私对丈夫说,吃药看病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要多活动活动,多吃水果蔬菜。诸不知这是水土不服。婆婆到我们这儿,一方面是因为腿脚不利索,楼层较高不太下楼活动,即使在家里,也觉得地板明晃晃的怕摔倒;另一方面,也许真的是年纪大了,不适应。也有一段时间,阴雨连日,婆婆风湿的老毛病犯了,据说腰疼的厉害,有时躺在床上久久起不来。婆婆对丈夫说,不行了让她回去。一时间,我们乱了手脚,孩子怎么办?找谁来照看孩子呢?我们两个人将各种可能的人都想过了,不是不放心就是怕花钱,最大的担心是怕孩子一时间适应不过来影响了学习。我有时也想,婆婆也许真的不容易,但很快被婆婆的每日里要么躺在床上要么坐在沙发上而生气。

有一次,同事到我家里,看到我的婆婆。事后同事说,你婆婆成那样子了,给你孩子做饭不容易呀!同事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婆婆真还有她的好处,只因为我的偏见,让我对婆婆从内心里怠慢了这些年!不知道婆婆她感受到了没有?倘若感受到,那便是我的不是了;倘若感受不到,婆婆是不会感受不到的,只是她一直默默的不做声,是大人不计小人过呢,还是·······真的感谢同事的一席话,让我的心一下子豁然开朗:婆婆的确不容易呀!老了老了,谁不知道呆在自己家里舒服,然而只要儿女们有一丁点的要求,他们便觉得自己应该有用处,便别辞故里到县城为儿女们排忧解难了,帮儿女们照看孩子,让儿女们的事儿顺利些!想想,如今社会上这样的父母还真很多很多!中国的父母啊,可怜可敬!

孩子快毕业了,婆婆也常劝说着孩子,好好学习争取上好的高中,她就回老家了。

有时回家看到自己衣柜中凌乱的衣物摆放的有条有理,暗暗里感激着婆婆。人老了,图什么呢,不就图对儿女们有一些用处么!,我有时也自责:自己的欲望怎么这么无穷呢?婆婆照顾不了孩子,希望婆婆只要住在这就行,婆婆住下了,却希望婆婆给孩子做饭做得好,自己一回到家婆婆能帮更多的忙;有时我也想,我们的父母简直是我们的免费保姆,他们帮你干了这做了那最后还说他们享了儿女们的福,他们一辈子就只为了儿女们!其实,我们做儿女的,一辈子都在想着父母的福!是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想想自己对婆婆的看法转变:就觉得这人世间,没有什么不可能。想当初,自己对婆婆因为孩子一丁点都没看上,如今不真是因为孩子而念着婆婆的好呢!人和人之间,没有什么感情培养不起来,只要我们都拥有一颗真诚的心!

为你笑的人

文/冯海鹏

前段时间,我,父亲,妻子和两个孩子一起看电视。看的是一档真人秀节目,两个儿子看得哈哈大笑,我也沉浸其中,时而大笑,时而微笑。父亲也笑,妻子也笑。

笑了一会儿,我忽然回头,父亲正张着嘴巴看着我们,而妻子也看着我们笑。满屋子的笑,满屋子笑的人,满屋子愉悦的氛围。我喜欢这样的氛围,一家人其乐融融。我悄悄问孩子为啥笑,孩子说,太逗了,当然指的是节目。我问妻子,妻子小声告诉我:“是因为你们笑,我本来不觉得笑点在哪里,但我看见你们笑,我就忍不住想笑。”父亲患了脑梗,动作和思维都有些迟缓,我问他的时候,他说:“你们笑得太有趣了,我没看电视,我看你们呢。”

我忽然意识到,一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笑的焦点,孩子小,而大人都在为自己所爱的人而笑,为自己所爱的人的快乐而笑。而这笑,又让他们快乐起来,内心柔软,心情愉悦。

的确是这样,晚上加班晚了,我时常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回走。走进小区,我习惯性地抬起头,看看自己家窗户里亮着的灯光,橘黄色的,隔着窗纱,朦胧而柔软,那光不是一缕一缕的,而是如一汪绵软透亮的液体,让人想立刻躺倒在其中。总是愣那么一下,然后,心里一阵柔和的波澜,遂有了力量。打开门的是妻子或者孩子,笑呵呵地,于是,一切的委屈和劳累,都不忍再说出口,都会让它们悄悄沉入心底,让笑和爱、柔情与温暖浮上心头,送给他们。因为,这是最爱的人,是让你为他们而笑的人,是为你而笑的人。

昨天晚上,大儿子回来,一进门就哈哈笑个不停,我们问他怎么了。他说:“小弟太可爱了,他拿了钥匙要出去玩,怕我回来进不了门,把钥匙藏在门口的鞋子里,用一张大纸写了字挂在门把手上,上面写着:哥哥,我去玩了,钥匙放在爸爸白鞋子的鞋窟窿里,弟弟。”哈哈,我们顿时大笑起来。小儿子让我们笑,我们谁也不能责备他的安全意识,只有发自内心地因他的无知纯洁而笑。小儿子也是幸福的,因为有这么多人为他而笑,充满爱的笑。

为你笑的人,是因为爱和真诚,你为之而笑的,也一定是因为爱和真诚。

逝去的爱情

文/陌相思

1990年左右,那时我初次与他见面,他是卖线的,长的很是白净。在我们这儿有很多人都想走出去,尤其是像我这种从小到大就呆在山里连去个镇上也要走二十多里的山路的人的认知里,与我来说只要不是在王莽便是走出山了,所以对我来说,或许这辈子的愿望就是走出大山里,且家里从小到大待我也不怎好。所以就迫加剧了我想走出去离家远远的的心。

那年,雪下得特别厉害,从王莽到东镇积满没过膝盖的雪,走一天的路才能到东镇。那天,他担着筐子穿的很是破烂在卖线,或天早已注定,有的陌生人会在瞧见第一眼的一瞬让你心动,会让你抛却所有想着跟他私奔,想着只要跟他一起以后无论什么样都好,这或许就是现在所谓年轻人的一见钟情,我当时便是这种感觉。他与我说自己是茨沟的,这更加加强了我要与他一起的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东镇街上也有一个男孩在追我,对我特别好,但我还是选择了他选择了自己的爱情,现每每回去都躲着他。

在雪还未消融枝叶刚展新的时节,我便和他到他家了,一老头儿两光棍儿子、一间半屋子、两张早已腐朽破烂摇晃的木床、加上一张长条椅这就是这个家的全部了,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嫁于他,我相信很相信爱情当时,觉得只要我喜欢他,他住哪儿都认了,所以后面我哥哥还有爸妈不论怎样反对,哪怕结婚时都没一个人来我也无所谓,选择嫁于他。

自婚后便过上了他的那种自我独裁的专政生活,你不可过问过多,否则等的便是他的叫骂,这或许就是自己一直所追求的爱情,想着离开,但在那个年代,那种行为是为人们所不耻的,只能认命。屋漏逢夜雨,次年秋末,我生下第一个孩子——一女孩,这我不知是谁的错,反正在这儿,女孩总是不受人待见的,都是我的错,所以各种事情都有了,他爸开始赶我走,他也开始对我拳脚相向,他弟都大气不敢出,而且周围所谓的邻里都只是看笑话的而已,每每这时,便会暗自落泪,祈求上天给予解脱。但这却是自己所追寻的爱情,是不是有着莫大的讽刺与哀伤?

或是上天听到感召,两年后的一个雪夜中,我诞下一男孩,此后状况稍好点,但男孩生下便是体弱多病几近夭折,本就家徒四壁的境况,赶上这无疑雪上加霜,在欠下一堆外债后男孩终于病有好转,避免与他争吵我后面选择外出打工,顺便准备存点钱等账还完,盖所新屋。

五年后还完了所有外债,本以为可以喘口气,可以盖新屋,房庄子已近挖好,等着邻居家的新屋盖好后就着人手开始动工,但在那天午后所有一切又回到了原点。那是一个夏末初秋的中午,晴空万里但已没了夏天的那种燥热,树还很墨绿,还未来的及夹杂上些许仓黄颜色,知了也还在尽最后的力气鸣叫,我的孩子——男孩,从邻居家还未盖顶的新房的墙上摔下,十多米高下去,同玩的小孩全吓跑了不敢说,发现时他浑身是血,头破了很大的窟窿,本以为摔坏,或是傻掉,好在治好后至今也没留下什么后遗症,要有机会遇见你可看看他左耳下方至今还留着一淡淡疤痕。

孩子渐渐大了,马上到要上学的年岁了,房子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2000年下定决心再穷也要买房子,在邻里这儿借5元哪儿借十几元勉强买了房子,这期间他却对这些毫不过问,和他商量所有东西都商量不了,这就是自己一直追求所谓爱情的后果,很苦很累,那时节。

上次和孩子无意间聊天时孩子还在说“在他小时候的印象里,爸妈除了每天吵架外好像还是每天争吵不休,不过在我大了点的时候便少了,不过要是结婚后就是这样,我还是不要,就算结那要找一个真实的相互尊重可平心静气说话的。”其实孩子说的没错,后面未避免争吵,我几乎每年外出打工,他在家带孩子,但他在家的样子我就不说了。但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不是吗?

本我也以为所有一切都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所有都是我以为,11年,女孩在四中上高二,男孩初三马上中考,他和我在外地打工,孩子没在身边,所以他与我平时多得是口角。那年春深也就四月份,所有地儿的油菜花都开始谢了,桃花梨花已零落大半,春开始走向凋谢,他选择了死亡,和春天一起走了,在全家都遍布着伤痛之后,家又一落千丈,或又可用家徒四壁来说,女孩也辍学了,两人勉强维持着男孩。在周围很多所谓亲朋的笑脸里,让他读完了大学,去年刚毕业。

三月男孩对我抱怨说“上学时有些所谓亲戚不闻不问,老爸死时坐壁上观,前面那麽难的时候多的是白眼嘲讽,去年有人说这个家族真是要出个人才。现在要用的到时却来求人,我真是……”我安慰他,人就是这样,无论哪儿都是,这样才能说明活的真实。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会儿再这炮火声里去看他,祭奠我那消逝的青春和那逝去的爱情。

一路走来

岁月匆匆,我已经二十岁了,蓦然回首,自己在这世上已走过二十个春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看着路灯下来来往往的人们,心总会一路彷徨,彷徨在车来车往中;彷徨在人们的欢呼中。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一路走来的历程便在未眠的夜晚依依呈现。

二十年前,我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呱呱坠地,儿时不像城里的孩子,我大部分时光都放在各种各样的农活上。真正学会独立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那年我父亲不幸去世,当我变成了家里唯一的男人的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我的童年时光少了很多别的小孩子拥有的美好,但是我却因为家庭的不幸而早早学会了很多小孩子没有的东西。

十三岁那年,我小学毕业,那年九月,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带着中学生特有的心情来到了乡上读初中,伴随我而来的还有我奶奶。奶奶没有读过书,是个名副其实的文盲,所以她希望我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奶奶是个很顽强的老人,虽然家里贫穷,但为了能够让我顺利完成学业,她在乡上的某个小街租了一间小屋,在那里摆个杂货店卖东西,每天帮我做饭、洗衣。一直到我初中毕业。

2006年的那个秋天,为了继续自己的读书生涯,我背井离乡,第一次背着自己破旧的行李一个人离开了那座大山,来到了个旧这个并不大而却又十分陌生的城市。在个旧二中,我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记得刚来个旧的时候,从一个只有单纯蟋蟀声的农村来到灯红酒绿的城市,一开始真的有些不习惯。在这样喧嚣的城市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很是孤独和寂寞。高中三年是这一路上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不想辜负家人对我的希望,于是把高考复习资料发了一遍又一遍。努力奋斗,充实拥有的每一天,这是我唯一能够做到的。09年6月,我带着所有家人的期望走入考场,用三年的艰辛作答几份将改变我一生命运的高考试卷。

等待,等来了高考分数(512分),期盼,盼到了昆明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流下了热泪,因为我是村里有史以来土生土长的唯一一个真正的大学生。

2009年9月,车子载着家人的期望和我无限的憧憬驶向了那充满希望的地方——昆明。

跨入昆明理工大学就意味着我距自己的梦想又进了一步,实现大学梦并不意味着成就最终梦想,肩上的责任还很重,我知道大学里还有很多困难与挫折等待着我去经历,去克服,我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

一路走来,有过掌声,有过鲜花,也有过自己默默坚持却不为人知的困难和挫折。我不知道自己的这些经历到底会给我带来什么,但我相信,某一天自己所经历过的这一切将会改变我的生活。

取名趣事

文/尚晓玲

从儿媳妇怀孕,家里就欢天喜地把给孩子取名的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儿子儿媳妇都很会安排生活,凡事都有规划,讲究仪式感。八年恋爱订婚,九年结婚,十年有了小宝贝。俩人很早就开始为孩子取好了名字,儿媳妇姓李,是老师,取名叫胡桃李。然而,当宝宝出生的喜讯传来,计划被打乱,因为生了男宝,大家都觉得桃李有点女性化。

孩子的太爷爷拿出发黄的起名书和易经,按照孩子出生的八字分析,给取名的字划数、属性划定了范围,起了胡艺腾,儿子说太土,谐音不好,后山人“一疼”就是“腰疼”的意思;一位书法老师以研究姓名学为大家所敬佩,按照孩子五行属土,取名佑田,儿子说像日本人名,不考虑吧。

这些与周易八卦麻衣神相纠缠在一起,让名字多了些许神秘,而且还有谐音,让我想起我们那个时代的名字,有的名字有时会让人发笑。记得我中学一位同学叫马凤香,同学们动不动就给起外号,说马粪还香?还有同学姓胡,家里给起名叫胡丽(狸)……这些爹娘给起的名字,不知从何时起,都改了名,多少年后同学聚会,过去的名字不再用了,人就不好找或者联系不到了。还有好多的李鹏、张伟、王强,都是好名字,但是往往班里都有重名,于是大家要在名字前面加大小来区分。

儿子以前也一直不觉得姓“胡”有啥不好。直到开始给宝宝取名,才发现胡字后面随便加一个动词都是贬义词,“我姓胡,我的儿子叫‘胡子’喽!再用上妈妈的姓就叫‘胡李’,再不行还有‘胡来’、‘胡闹’。”儿媳妇说:“啥了?这真真是给自己的娃起名还胡闹。”

当我想起读书时的趣事,再听了儿子这些玩闹的话语,更觉起名的重要性,有时深夜突然会萌生想法,爬起来赶紧记下来,再不停地给儿子发送起名的心得体会。

孩子生在北方,我最喜欢这个城市的胡杨,希望他像胡杨一样坚韧挺拔。而且,杨字是开音叫起来响亮。可孩子爷爷依然坚持说名字里需要有属水和属火的字;我说那就叫胡海洋,姓胡没有水,叫海洋就有了水,希望孩子的胸怀像海洋一样宽广。孩子爷爷说:“不行,这个洋字虽然偏旁有水,但不是属水的字,而且老人说不能用yang发音的任何字。”这是迷信还是学问暂时不讲,反正孩子们不表态,也就只能再想。

儿子自己也感慨楚辞诗经读的太少了,想起个响亮的名字真是好难。于是,决定先起个小名叫着。

小名也争议了很久,先起了可乐,可是他舅舅家孩子刚刚抢先给孩子起了这个小名,于是又想了另一最爱——养乐多,可口可乐出品是1886年,养乐多出品是1930年,差一辈起这个名儿也合理。太姥爷说不如叫喜乐多或者鼠年出生叫米仓啥的和粮食有关的吧,大家都迷信老鼠爱大米,儿媳妇预测了一下,同年读书的孩子叫米奇、小米粒、玉米等等名字重复的繁荣景象,说你们大家可以叫自己起的小名,孩子听懂叫他就好,我们就叫他养乐多。

这小名起了以后,小宝贝还真是营养好、快乐多,与此同时,儿子决定利用产假开始对起名的研究,也开始补习诗经、研究楚辞还有古诗词,期望能够找出灵感。

不知不觉孩子满月,儿子请来了有学问的大姨、小姨,大姨启发道 “好多姓胡的名字都起得很好、很响亮,名字中有一个锦字就很好听。也有一些名人的名字是出自《楚辞》,比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就出自楚辞的《九章·怀沙》。”儿子说:“瑾和锦字同音,笔画符合属火的要求,寓意也好,象征纯洁美好的品德,楚辞里有怀瑾握瑜兮,心若芷萱,《山海经》里有……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的诗句,叫瑾瑜如何?”儿媳妇这回终于乐了,高兴地拍手赞同道:“好听,这回倒是给老二也取好名字了,叫若萱”。

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集父母亲人的愿望于一身的好名字,虽然有一点谐音,但是即便做一尾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美丽的小鱼,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