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乐摘抄精选6篇经典阅读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经典阅读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母亲的菜地
文/秦延安
春如孵化的小鸡似的,一点点将蛋壳啄透,最后便春光乍泄,一下子温暖了整个天地。母亲留出来种菜的田地里仍然是一片荒芜,但那下面却隐藏着躁动。踩着碎碎的阳光,母亲用铁锨将菜地深翻了一遍,被春融化的黄土便调皮地爬满了母亲的裤脚和鞋袜。随后,母亲又担了两担猪粪倒在菜地里,那臭哄哄的气息与泥土互相渗透着,重新发酵。
十多天后,施了肥的土地松软厚实,母亲便精心栽上葱秧,撒下菠菜籽,育上辣椒、西红柿苗,将菜地布置得井然有序。在季节的脚步声中,雨终于被南回的燕儿衔来,飘飘洒洒的,掀开了大地的绿荫。那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在春雨的滋润中,洋溢起生命的灿烂。而母亲的菜地,也被这贵如油的春雨,洗得越发清亮。
一冬都在养精蓄锐的韭菜一马当先,在菜地里站出了一道风景,迎风飞舞。小葱精神抖擞,向季节深处进发。破了芽的青菜苗儿也开始茁壮成长,一天一个样子,不断秀着身材,青翠可人。随后,母亲又埋上了南瓜籽,栽上了茄子、黄瓜,辣椒、西红柿,使得曾经空旷的菜地被挤得满满当当。看着这些在四月阳光里奔跑的菜苗儿,母亲满脸都流淌着幸福,她如照看自己孩子似的,精心侍弄着这些苗儿。
母亲最早收获的是早春的第一茬韭菜,那鲜嫩的韭菜被包成饺子、烙成菜盒,吃得我们满嘴鲜香,一茬割去,一茬又起。郁郁葱葱的菠菜,不管是凉拌,还是下锅,都让人吃出了春天的鲜嫩。还有那一株株长得粗如拇指的大葱,掐去茎叶后,仍会重生。只要雨水足,肥跟上,菜园里总是满目的青翠,让人随时都可以吃到丰盛的绿色。
在母亲的手里,菜地里月月滋润、日日繁盛,各色菜种也是你方唱罢,我上台,轮番上阵。在日月的光华中,在雨水的滋润下,一窝窝南瓜、笋瓜马不停蹄地往前爬着,扩张着地盘;一株株黄瓜、豆角如猴子似地,昼夜不停地向上攀着;一棵棵黑油油的辣苗、茄子开着白色的小花,吸引得蝶飞蜂舞……它们专注着自己的生长,彰显着一地的葱郁,蓬勃着生命的色彩。很快地,细长的黄瓜、粉红的柿子、枕头似的笋瓜、碗大的茄子,还有火红的辣椒,纷纷花开蒂落,将整个菜地装扮得五彩缤纷。每天母亲都从菜地摘回一大堆菜,将我们的饭食做得异常丰盛,让我们的日子始终过得踏实而温暖,这种享受一直从春季延续到冬季。
三十多年后,我进了城,再也吃不到那种新鲜了。每次买菜时,我都要在菜市上千挑万选,看是否打过农药,是天然生长的还是大棚的,即使再新鲜,仍吃得异常忐忑。母亲的那块菜地,已如流失的岁月,早已被乡人占用没了踪影。土地的缩减,十年九旱的气候,让我在故乡的田野里,再也看不到那曾经绿意盎然的菜地了。
一块菜地,抓紧了故乡的一片泥土,站在悠长的岁月里,青葱着我的记忆,和我的童年比肩而立,让我步入中年,仍如此强烈地怀念,那曾经青翠欲滴的新鲜和满嘴的坦然。
家乡的渡船
文/林伟洪
我的家乡在舞龙山脚下,潭江的水绕村而过。这水起源于恩平的崇山峻岭之中,一路向东而来,又有几条河流加盟,到了我的家乡新会罗坑镇石咀村流成了滔滔大江。40多年前,江边有座古院落,院落中间兀起一座高耸的青砖宝塔。她庞大的建筑群高踞于江边一个突入在江水中的石咀之上,雄伟恢宏。自古至今,那巍然屹立的石咀宝塔,被称石咀阁。石咀阁原名"廓然楼",建于元朝。传说宝塔是一个镇江之神。很久以前,故乡江边那块突兀的石咀,与大海相连,石咀阻拦海流,激怒海妖,引发恶浪喷涌不止,变成海患。后来海神大师来此地指点降妖,在石咀之上建宝塔用神法驯服海妖,平息海患恶浪,保佑石咀过往船只平安归来。宝塔虽然经历了悠悠岁月,但谁也想不到,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一夜之间竟被拆掉了!
老祖宗留下的宝塔不见了。但宝塔旁边古老的石咀码头,依然见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码头用无数块长条石叠砌,长近七八十米,如一把利刀直劈入江中。码头早已在漫长的岁月中老化,路面凹凸不平,石条或断或斜,有的已断落入江水中。我仔细打量石条那张纵横磨滑的脸,那是一幅地图,一部史书,记载着乡亲们在码头过渡下田劳作的艰难历程。
那些年,石咀码头边旁的古阁,一直静静地俯视着码头边外的滔滔大江。泊岸的码头边,停靠着生产大队的几条摇橹船。这船可容纳三四十人,叫它摇橹船,因船尾靠人站着用双手摇橹而行驶。摆渡人已经上了年纪,人们对他的称呼各有不同,排字论辈,有人叫四哥,有人叫四伯,小字辈的则叫他四叔公。
每天清早,四叔公的渡船停靠在码头,水雾如梦似幻,隐约朦胧,仿如一幅水墨画。摇橹船传出水斗泼水的哗哗声,木条木板碰撞的嘟嘟声,还有古韵悠扬的粤曲,十分悦耳。晨雾中,早起的四叔公在渡船默默地忙碌着,他用木壳舀干船底积水,船尾放撸下水,系紧橹绷绳,然后铺平船上人行的格板。早晨也许是四叔公最清净闲悠的时候吧!水雾散去,天幕一片柔蓝,和风吹拂着江面,渡船轻轻地摇,江水静静地流,鱼虾在水中蹦跳,游来游去。
此时岸上,赶渡的人陆陆续续站满了码头。四叔公守在船头,上落桥板刚放下,人们熙熙攘攘,你挨我,我挤你,争先恐后,立马引起一番骚动。船身开始摇晃,桥板有些颤动,有些年纪大了,没法跟别人争渡,就在岸边树荫下找一清静的地方打瞌睡等渡。有些妇女、老妪怯怯的不敢下船,四叔公伸手帮扶着老弱者。他忙乎着,解开绳索,抽掉桥板,手执竹蒿倾身一撑,船便离岸了。四叔公行船谙熟水性,会看江水潮涨潮落时刻,摇橹时顺着时缓时急的水势,或推橹拨向,或回橹拨向,渡船在微微的晃动中前行,近八九百米宽的江面,一卷烟的功夫便把满船人载向对岸。四叔公摇橹时,双手紧握橹柄,拳头如铁钳,身子站得直直的,稳稳的,那矫健有力的身姿至今仍烙在我的脑海里。我常常听着他那伊兀伊兀的摇橹声伴着水声过渡,那美妙的韵律声,让人享受到劳动的快乐。
我的母亲也在过渡的人群中,踏着日月穿梭的渡船满载着穷人的希望。江水里有她岁月的影像,渡船上有她岁月的足迹,过渡人的面容渐渐苍老,母亲的眼角画上了鱼尾,水纹刻在了她的额头,一场雪花正在她的发际点缀……
有的人当渡船离岸时才气喘喘赶到码头,眼望着渡船离开,赶渡人忍不住焦急烦躁起来。同样焦急摆渡的四叔公在船尾摇橹时,总会回头看看码头至古阁那条路,若听到有人嚷着有急事的,只要这趟船能容纳,叔公便会心软起来,将船摇回码头,说道:别耽搁时间,赶快下船吧!迟来的赶渡人便在叔公慈祥的目光中蹬下渡船。四叔公摇橹把式十分了得,过渡时,我常站在他身旁的二橹位置伸手发力助他摇橹。叔公边摇橹边跟我聊天,还让我试下独自把橹,叔公的手刚离开橹柄,我便扎不住橹,稳不住脚,船差点掉了转头。叔公笑道:"一回生,两回熟,摇多几次就得啦。"他的宽厚、慈爱就这么一点一点地镂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不管大雨瓢泼的夏天,还是冷风飕飕的秋冬,过渡人下田劳作总得早出晚归。陶渊明笔下那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不正是描写我的乡亲们吗?不事稻田的人如何能深知农耕人的辛苦!稻熟时节,是四叔公最忙碌的日子。这时晚归的人只要在江边渡头堆起一把草点燃,四叔公看见对岸跳跃的火苗,准会赶快和伙伴披衣起来,点上煤油灯,让等渡的乡亲看见希望之光。
四叔公是乡里的公众人物。等渡,搭渡,茶余饭后,人们都喜欢拿他说事。有人说他在江边泥滩中捉白夹鱼有独特的技巧。大众者捉泥鱼手法雷同,大凡见有泥窟窿的,便急着出手乱揪,费了一番劲不一定捉到狡猾的鱼儿。叔公懂得鱼性,他只用脚往泥窿底下狠狠一踩,死死封住底洞,让躲藏着的鱼儿逃跑不成,只得乖乖地爬上泥面。叔公一手挽着拱背,像捡豆似的将鱼儿往腰间娄里塞。大伙们还说到叔公与海豚的趣闻。"嘿,叔公早些年见过一条白海豚困在潭江里哩!""哎,有人见叔公一连几天摇船去寻找海豚鱼呢!""叔公听闻白海豚死了,被人捞起当肉卖了,他便整天长嘘短叹。"大伙们都说四叔公是一个有爱心,有感情的人,而且有独到的见解。
在我老家,过去乡人乘渡船过江时偶尔会遇见白海豚。四叔公说过,那些白海豚是从崖门海口游入潭江来的,有些白海豚甚至闯入潭江上游一二百公里远的开平江段或支流。我想起有一次与叔公、乡人遇见海豚的情景。那时我与十数乡人乘四叔公渡船过江,船到江心遇见了一群海豚。一条条长约三米,从上游七八十米的江中一沉一浮地向渡船游来。海豚们跃起时闪着白生生的银光,激起一条条水花,流线型的体态,肚底呈粉红色,极之优美。他们很温顺,有些从船头游过,有些从船尾游过,有的竟然还从船底窜过。它们游过船时,倒是让人有点害怕起来,硕大如牛、集结成群的大家伙,生怕从船底窜过时,会将木船掀翻,立马引起了一阵恐慌。有人从船头退缩到船肚中间。"大家不要走动!站稳!坐定!不要惊吓鱼群。"早已将船停定的叔公出声稳住了船上人,原来叔公停橹是让海豚安然无恙游过渡船。善良的叔公就像海豚温顺的性情。我赞叹白海豚的灵性可爱,憨态可掬,当这些海豚游近渡船前几米时,或游过船后几米时,他们忽然都不作翻跃,不掀水花,也不碰撞船只,之前一切的喧闹动作突然都停止了,难道他们生怕惊动了人类?抑或以脉脉温情宣示与人类和谐共存呢?海豚游过渡船后,又开始热闹起来,他们像是嬉戏追逐,又像是狂游漫舞,并不时将吸入的江水喷向上空,那像扇样的尾巴,蹶起时会激起二米多高的水花。呵呵,多么可爱的人类朋友啊!白海豚喜欢清清的潭江水,家乡人也喜欢清清的潭江水,人们劳动时喝光了葫芦里的茶水,便会到江边取水解渴。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傍着老家那条潭江受到上游城市带来的污染,原本清澈明净的江水变得污浑,且有异味,不再是那么清爽甘甜了。千万年来游过潭江的白海豚,似乎已消失多年了。一同消失的,还有我小时候在江边捉鱼摸虾那段永难重现的时光。
沧海桑田,尘世变迁,如今的潭江已归于平静,四叔公的摇橹船已经飘逝。我的眼睛忍不住湿了,仿佛又见到过渡人群中的老母亲。我时常怀念家乡的渡船、亲人,怀念家乡的宝塔、风光和家乡人的纯朴、善良,怀念曾经存在而现实缺失的美好事物。怀念清清的江水,和在水面上游过的白海豚,还有无数次在梦中回荡过的摇橹声。
香樟之城
文/王芳
春已上岸,浩荡的风在曼舞,水袖飘飘,满城的花儿都在抿着嘴,等着,只在一夜之间就笑了。最先笑的是迎春、海棠及星星般的野梨花。随后,姹紫嫣红便妩媚了整个小城。
我在四月天看着木棉花争着妖娆。玉兰是静的,洁白的花如女儿家暗藏的春梦。小阳春,正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时节,女儿家的春梦就在阳春中绽放了,崔护的人面桃花、刘禹锡的玄都观里桃树、唐寅的桃花坞里桃花,从乡间、从城里、从山寺出发,一树一树的红,一片一片的艳,还有那一座一座的桃园,让我们随心随性地游,悠闲自在地逛,大红的嫁衣随着香车,随着桃花闹着,欢笑着,一路吹吹打打进了幸福之门。
这时,江南百花甚好,水草妖娆,所有的香都依约抵达,抚琴的男子广袖换了青葱,煮茶的女子含笑依然盈盈……因为一场欢娱,春色又深了一层,我们不得不惊叹釉彩浓淡之间蕴藏的秘密。
这是人间四月的芳菲,我喜欢这个布满花香和小桥流水的城市,我在花中迷醉;在花香与流水中,心便诗意盎然。我更喜欢这小城里的香樟树,它像伟岸的男子,让这些花草、流水在它的葳蕤的枝干下,花开得灿烂绚丽,水流得潺潺清澈。女人都愿做香樟树旁妩媚的木棉花,或红、或紫、或黄,有多少个女子就有多少颗女儿家梦幻的心。倚着香樟树,便有一种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好梦。所以江水湄边的香樟树、行道两旁的香樟树、还有公园里的香樟树,随处可见。它是小城临风飘扬的绿袖子,是葱绿年华的好景致。
香樟树,枝叶浓密青翠,树冠开展、树姿壮丽,是优良的庭荫树,适宜栽培欣赏。樟树又因木材纹理细致、柔韧致密、光滑美观、硬度中等、容易加工,成为贵重的家具、建筑、箱柜、雕刻、造船良材。香樟树生长迅速,寿命长,抗风力强,病虫危害较少,萌芽力强,不怕烟尘,是南方珍贵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也是护林防火、水土保持、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香樟树,可以美化、净化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它在1992年被确认为张家港市树。
记得我刚装修房子,铺地板时,朋友送来了香樟木块,她告诉我,放在地板下面,抗腐、祛虫,能永葆地板长久耐用。每每擦起地板来,一股清香仍淡淡而至。
香樟树,四季常绿,它不像北方的白杨,到了冬天叶落凋零,有种萧瑟的凄凉。它的冬天是深绿,就像男子过了青葱岁月,有了一种稳健成熟的气质,让人更加爱慕欣赏而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春天香樟是那风华正茂的好男儿,它敞开心胸,拥抱着爱它的人,男女老少都可在它身边依靠,老人舒展身姿练拳、健身;女子扬起彩绸纸扇舞蹈;相爱的人儿卿卿我我地诉衷情;最可爱的是那些孩子们,放着纸鸢欢歌笑语满地撒欢。小城的优雅温馨无时不在,香樟树就是快乐的源泉。
香樟树,在小城何止是一幅画、一首歌,它是小城一片绿色丛林,是小城一块块碧绿的翡翠,是我梦寐以求的香樟之恋,我愿意这绿长青不败,这香久久不散。
梦想,让人生飞扬
文/粒砂
近来,国人谈论最多的就是梦想。其中,有大梦想,即"中国梦";有小梦想,即个人的理想。如果人人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小梦想,那么,大的"中国梦"就一定大有希望。因为"中国梦",是由我们每个个体的"小梦想"汇聚而成。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对中国的信心来自对自己的信心。
比如我,当记者就是我的梦想,新闻记者是我心仪已久的职业。我是从农村考学出来的,毕业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竞争,我坚信:机会是为实力准备的,实力是为成功准备的。于是,我开始一心追寻我做了多年的记者梦。仅凭着爱好和兴趣,仅凭着执着和勤奋,边读书,边写作。天道酬勤,文章不断见诸全国各大报刊……
后来,我终于来到一家媒体工作,成为一名记者。这让我深感自豪的同时,更满怀感恩。如果说作家梦是我的追求之根,那么记者梦则是我的理想之花。
文字,是我的最爱!在读中学的时候,每每在报纸上看到感人的文章,我都会热血沸腾,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当上了记者,我也要写出这样的文章!于是,无论是在上学期间,还是在企业工作的那段时间,我便注重读书、练笔,我尝到了"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句格言的魅力。读了不少,写了不少,也发表了许多。一种喜悦,一种自信,浓笔重彩地为我的"记者梦"画上了鲜艳的色彩……可当我真正从事新闻这一职业后,才真正认识到,干这行并不易!它不单要求你文字功底好,还要你眼尖、嘴勤、腿快、耳朵长,更要求你有思想、有正义感和责任心,有社会良知和道德担当!于是,除了单位的正常培训外,我还买了一些新闻业务书籍,进行"充电恶补",自我强化业务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今天,于我而言,记者职业,这是一个能把兴趣和职业合二为一的工作,所以,我自豪并幸福着,我常以感恩的心情努力工作。做记者,有辛苦,更有欣喜!有自豪,更有责任!在我采写每一篇新闻的时候,我的心里都会时刻绷着一根弦——我要向受众传播什么样的信息?传播这个新闻后的社会效果又是什么?……
今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新闻工作使命光荣,大有可为。同时,随着信息传播的多元化,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闻工作者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所以,我必须用心用爱用满腔热忱,书写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社会的五彩缤纷……
走笔至此,突然想起了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想起了张继鸾、王芸生、戈公振,想起了邹韬奋、范长江、穆青,想起了许杏虎、邵云环、朱颖……他们和人民同呼吸,和祖国共命运!我总觉得,他们之间流淌着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质,就是这种精神气质,裹着血性和正义,穿越苍茫时空,把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自信紧密地联系起来!
我们今天的环境确乎优越很多,在每个人身上,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梦想正开始生根发芽,我们有机会、有信心,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实现最终的梦想,进而实现"中国梦".我们对中国的信心,其实全部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信心。
期盼一场雪
文/王菲
友前几天在朋友圈晒美照,一树银杏叶明黄亮眼,满地落叶如黄色地毯般铺开,一袭红衣的女子,在落叶飞舞间巧笑嫣然。画面灵动而唯美。让人深喜这秋叶静美,忘却秋尽冬来的萧瑟凋零之殇。
秋叶还没赏够,已至小雪。时光总是这么迫不及待,不理会我想慢享岁月的情绪。
前几日时令小雪。小雪,读来婉转生香,仿佛一个女子的闺名。我在四处寻觅,没寻见一片雪花。而万能的朋友圈告诉我,北方下雪了。北京的堂姐发了下雪的照片,红衣,白雪,树叶上一层薄薄的白。如画的世界让人生出浪漫的向往。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我是不喜欢冬天的,寒冷让人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似乎冷得连人都消沉了一般,但喜欢冬天的雪。下雪了,这个冬天仿佛才是个真正的冬天。不能想象无雪的冬天会是怎样的,该是多么乏味和无趣!小儿最喜用他的小手捧雪,然后捏紧成团,砸向我的背或颈肩上,之后笑逐颜开。我也乐得配合他这份纯真的快乐。儿时我亦喜欢用脚踩薄雪,然后听它软软的咔嚓声,慢慢的在我脚下化成一滩水,这么做仿佛得到一种特别的快乐。所有的不愉都随着雪水化开无影。
不禁期盼,小城的雪快点到来。而那些关于雪的往事和记忆汹涌而至。回忆里的雪都是温暖,没有寒冷。童年的雪于我,不仅是雪,还是兄妹三人嬉戏的单纯喜悦,是妈妈做的暖棉鞋,是爸爸为我们准备的小火炉,还有一家人围炉烤火的温馨。都说人喜欢怀旧是开始老的表现。每天看着镜中眼角乍然出现的细纹,还有儿子不断上窜的身高,无不提醒我时光流逝的不可追。人到中年,记忆力越来越差,脑子基本是单线条,记不清太多的事。可这些记忆深处久远的东西,却经常清晰的跳出来。
真的冬了,小雪已过,大雪也将如期而至。期盼小城有一场真正的雪。雪给寒冬带来无穷趣味。即便不能"独钓寒江雪",亦可三两好友,学做风雅,踏雪寻梅。亦可"绿蚁新醅酒",与友小聚,不亦乐乎?或可围炉夜读,快乐愉悦,尽在书页的一开一合中。或者什么也不做,只看风卷残雪,万树如花开。再或者可以如孩童般放肆一下,在雪地里印个"大"字形状的雪人,然后呵呵傻笑。一切冬趣,尽在雪中呢!
家乡的小河
文/感悟人生
我家门前的那条小河 ,虽是条小河却源远流长。她从大山的深处蜿蜒而来,穿过门前的小石桥,又一路喧哗着流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河不宽也不深,但河水却晶莹透明,伫立岸边一眼便能看到到河水下面的粒粒沙子。水中时有群群的鱼儿,或慢慢地游荡在你面前,或从你面前疾驰而去,也有的会突然地跃出水面,在水面上划下一道又一道的涟漪。小河对岸是一座不太高的小山,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小河正如一条碧绿的玉带萦绕着山脚缓缓东流。这边的河堤上,生长着数十棵先辈个们植下的杨柳,有的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有的叶黄枝疏,病态显秀。这里是村民们最喜爱的聊天纳凉的地方,也是小伙伴们天天玩耍嘻戏的场所。
小河的水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她纯净而温柔宽厚而慈祥。夏日当你光着脚丫踩着柔软的沙滩趟过小河的时候,那滑过肌肤的,决不是清凉的河水,而是记忆中妈妈那温柔的手掌。
小河也有汹涌澎湃的时候,每当夏日大雨过后,山洪暴发。小河就一改往日的温柔,变得豪迈而倔强,那混浊的河水,像无数匹脱缰的野马,咆哮从山口狂奔而出。挤过村前窄窄的河道,又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向东奔腾而去。每当看到那汹涌澎湃的河水,总让人禁不住的激情涛涛,热血沸腾。她给人以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信心。
在祖国众多的河流中,家乡的小河渺小而普通。然而她却从不因自己的渺小而悲哀,也不因曾经有过的汹涌澎湃而骄傲。她有着自己的追求目标,回归大海。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的蜿蜒而曲折,也不惧无数座高山丘陵的横栏阻截。她总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一路喧哗地向着自己的目的地奔腾。不骄不躁,不屈不挠,克难奋进,勇于进取,这便是小河的精神。
如今小河在故乡的土地上已经静静的流淌了数千年。她不仅装点了故乡秀丽的景色,也养育了故乡千千万万的生灵。她的奉献值得我们感恩,她的品质值得我们敬仰,她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