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乐摘抄精选7篇香椿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香椿文章(精选7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老家的香椿
文/孔庙生
父亲在楼前窄小的庭院里栽下一棵香椿树苗。转眼过去二十年了。父亲虽然故去,那树苗却早已长成大树。为了不档二楼的阳光,我们忍痛锯掉了它的树冠。然而,它却顽强地活着,从旁侧又生出了枝杈。一到五月,油绿芳香的嫩芽叶就长满枝头。每年春天,从树下的土里都会窜出几棵香椿树苗,供邻居们挖了去栽。
每当闻到香椿芽的香气,我就想起老家的香椿树。那是爷爷在我出生那年栽到院子里的。可惜我没出生在老家。待我和小香椿们相聚时,我们都以七岁了。
那年春天,由于部队减编,母亲带我们回到山东老家。乡下正在大办钢铁、大搞食堂。幸亏爷爷藏下一口小锅,才能在家中款待我们。
爷爷欢迎我们的第一顿饭真是丰盛极了。他从五、六里外的镇上割回一小块猪肉;又到盘绕村旁的小河里捞上几条瘦瘦的小鱼;从屋后的菜地里摘来新鲜的黄瓜、茄子、青椒;又从香椿树上掰下几簇嫩芽,居然凑了满满一桌子美味佳肴。其中那盘香椿芽炒鸡蛋格外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顿饭我没吃鱼、没吃肉,可那盘香椿芽却大部分落入我的腹中。真的,那馥郁爽口的浓香,至今想起还要流口水呐。
吃罢饭,爷爷带我去看香椿树。那实在是些极普通的小树哇,四棵小香椿都没长过屋顶。在那棵高大的老榆树旁,它们显得更加矮小,甚至有些丑陋。我不禁问爷爷:"香椿芽那么好吃,它的树为啥这般矮小呢?"爷爷说:"每年春天香椿树都要长出鲜嫩的叶芽,供人们采撷。头一茬采光了,又发出第二茬、第三茬。直到人们采完,它才重新长枝叶,所以,不容易长高。"
爷爷又领我到了屋后。在菜园的边上,挺立着两棵高傲的小树。它们早已伸展了枝叶,拥着笔直挺拔的树干。远远望去,好生潇洒,高高的树冠早已超过屋顶。叶子长的和香椿差不多,微风袭来,一阵难闻的怪味直冲鼻孔。我又问爷爷:"那是啥树?怎么有股怪味呐?"爷爷说:"那是两棵臭椿,和香椿一起栽下的。虽然长的又高又大,对人却很少贡献,将来也派不上大用场。本来有个很雅的名字叫樗,可由于它的自私,加上臭气,人们就叫它臭椿了".
我对后园顿失兴致,回到前院,我又问:"香椿树除了芽好吃,还有别的用处吗?"爷爷不厌其祥地答道:"香椿的用处很多,除了嫩芽好吃,叶子可以养蚕,它的木质坚硬,颜色深红,还是制作桌椅和装饰家具的好材料。香椿树一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奉献着。"
我不由自主地又把目光投向那些矮小的香椿树。此时,它们早已冒出嫩嫩的枝芽,一团团、一簇簇地聚在枝头上。细看,每簇枝芽都发满了浓绿中透着紫红的嫩叶,迎着阳光,被风一摇,就像挥舞着一支支火把。那样子虽不十分好看,倒也热情奔放的可爱。虽然算不上枝繁叶茂,那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劲头,也够叫人品味。尽管那时对爷爷的话还似懂非懂,不能深刻领会老人的良苦用心,却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香椿。喜欢在它树下玩耍,闻着那令人神清气爽的馨香,不由人不生出无限的情思。
后来上了学,读了书,知道有人写了杨柳,有人写了松柏,还有人写了榕树和银杏,却始终没有人来写我们老家的香椿。是因为它的形状不够潇洒吗?是因为它的个子不够高大吗?我对作家们简直耿耿于怀了。后来又想:也许作家们没来过我的家乡,他们还不认识香椿树,不了解它的情怀,何必抱怨呐,没有人写,香椿树也照样默默地、年复一年地奉献着。
如今,老家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说那里的进出口公司每年都大量收购新鲜的香椿芽。我们老家的香椿芽已经迈出国门,成了世界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
浅碧轻红香椿芽
文/洛红
民国才女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依我看,还可加上一句:四恨椿芽期短。
香椿是名副其实的错过要再等一年的"树上鲜蔬",每年只有早春到谷雨这段时间的椿芽鲜嫩好吃,谷雨一过便老了。时令性太强,委实吃得不过瘾。
在乡人眼里,香椿不算啥稀罕东西。小时候,邻居王大娘家有棵香椿树,碗口那么粗,笔直挺拔,伸枝展叶,紧挨我家院墙。说是邻家,就跟我家的没两样。
一场春雨过后,三五日,嫩红的椿芽,一簇簇,破枝而出,像花朵,像小伞,镶着花边,闪着晶光,散发幽幽的香。晴好天,王大娘就隔墙高喊:霞,霞,打椿芽啦。姐姐从旮旯里找出镰刀,我步其身后,厮跟着上到房顶,站到边沿,伸手便可够到树枝,采一束,往下扔一束,香椿芽似不愿离开母亲怀抱的娃娃,依依不舍地摇摆飘落。阳光透过树枝,筛下斑驳的光影,身着黑蓝布衫的王大娘在树下迈着小脚往篮子里捡,不时抬头嘱咐我们:"小心点,别掉下来!"
香椿芽入馔,吃法多样。土鸡蛋与香椿是绝配,带着露水和香气的椿芽,鲜、嫩、腴、脆,土鸡蛋炒后,黄澄澄的。碧绿的香椿,配嫩黄的鸡蛋,煞是好看。香椿的香与鸡蛋的鲜相得益彰,当清气充斥舌尖,那滋味就像嚼了一大口春天。
香椿拌豆腐,佐以盐、生抽、麻油。一点小磨香油,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香椿、豆腐、麻油的味道都至为顽固直白,然三者配一起却互相帮衬,满口清鲜。
香椿芽,炒鸡蛋或拌豆腐,仅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何况当时,家里的鸡蛋还要留着换盐,豆腐哪舍得常买?长久的吃法,还是腌香椿。烫过的香椿凉凉,装入罐子,码一层香椿,撒一次盐,直至把罐填满,盖严实,随吃随取。
《庄子》中,香椿意味着吉祥,代表长寿。在乡亲眼里,它是实实在在的菜。庭院一棵椿,青菜不担心。香椿,气定神闲地蜗居于平民灶间。春风一过,香椿主动收敛了香气,安然地待在庭院角落。那一口香,足以让人回味一整个春天。
儿时的香椿树
文/窦岩梅
在我八岁的秋天,我们去滨州的姥姥家,姥姥给了三棵香椿小树苗,树苗粗不过大拇指,细细的高高的,大概比我要高出两个头。
坐着长途汽车一路护送树苗从滨州回到平度,虽然还是一如既往地晕车,但一看到三棵小树苗,心中好高兴,自己好像有一双翅膀要飞起来。这将是我人生第一次植树,尤其还是树叶香香的树。回到家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储藏室门前挖了三个深而大的土坑,仔细地将坑里的大小碎石一块一块地捡出来,栽树时我特别卖力地干活,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并向所有路过的邻居宣告:"我们在种香椿树呢".和善的邻居们报以微笑和赞许的目光。
后来的日子便都在期待中度过,每天起床后第一眼就望向窗外的树苗,每日放学后我也会在树前徘徊好久,看看小苗有没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个长长的冬天,终于在春天到来时,香椿树苗们鼓出了饱满的、绿绿的嫩芽!好期待呀,期待她们抽出枝桠伸向天空;好期待呀,期待她们长成挺拔的参天大树,撑起满满的绿荫,散发出清新香甜的气息。于是放学后更加殷勤地为她们施肥浇水,每天翘首期待。
有一天放学归来,我突然发现香椿树的芽儿们,被硬生生割走了!三个原本饱满的芽儿,现在只剩下三个凄惨的断头,流出疼痛的汁液。爸说:"谁这么过分!"妈说:"看割得这么整齐,应该不是小孩做的吧!"我守着树儿们,恶狠狠地盯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妄想从他们的眼睛中看出蛛丝马迹。傍晚各家炊烟升起,我无助地扫过一扇扇窗户,不知哪家正在摧残那些嫩芽,不知是哪家饕餮的孩子正贪婪地嚼食吞咽小香椿的新骨肉……后来,因为香椿树头顶的芽被割走了,她们再也没有力气长高,只能在尚且稚嫩的童年伸出许多旁枝。再后来,我学习紧张也无力守护她们,她们新冒出的芽不断地被人掰断折走,我渐渐长大,身高已经和她们齐平,她们却还是当初的样子,再再后来,我家竟也偶尔掰一些她们的枝叶做成菜,吃进肚里。
上初中后我们搬了新家,妈妈有时回老家给她们浇水施肥,却也渐渐地懒了。再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了,一年之后的暑假,爸爸和我回到老家,却发现她们已经变成三根光秃秃的干木棍,遍体鳞伤,了无生机,三棵小香椿树死了,我人生第一次栽种并曾那么努力保护的小树死了。搬到新家以后,妈妈曾带我去植物园种过芙蓉树,但我不再喜欢植树,每逢植树,我总会感到莫名的苍凉。
现在我已26岁了,偶尔会做噩梦,默默地思索梦中情绪的来源,终于忆到童年的三棵香椿树。哀悼,歉疚啊!想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祭奠伊们: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们的魂灵。
香椿头
文/周华诚
清明还未到,想吃香椿头了,便起身出了书房,走路去菜场。菜摊上香椿头果然有,且还不少。半虎口长的香椿头,嫩叶紫红,捆成一小把一小把地摆着卖。问价格,答是三块五一两。我久未买菜,数学也不好,换算半天,知道是一斤三十五元,不免咋舌,觉得真贵。又换了一家,答是三块钱一两,不想再走,就买了一把,四两,十二元钱。
又买了一块豆腐。因想到,用香椿头配豆腐,不错。印象里汪曾祺曾写到香椿拌豆腐。一块豆腐四块钱,如今物价已经涨到这样了么?
香椿炒鸡蛋,当然是最好的。前不久与同乡聚会,在蓝莲餐厅吃到一款香椿炒鸡蛋,鸡蛋多,香椿少,不几下就消灭殆尽。馋虫勾起,当时就估计香椿比鸡蛋贵了。果然。
香椿,其实是很有历史的一样菜。明鲍山编的《野菜博录》,收有"香椿芽",采嫩芽,油盐调食。其实早在《左传》中,已有椿树的记载:"孟庄子斩其辏晕佟"辏创唬湃酥魄伲圆闹室笊跹希绕湔浒侵执忧旯爬然蚬耪姓刍幌吕吹木刹纳踔林模蛘庋哪局矢赏福艄舱穸加帕迹偌沂游浔ΑC献右宰约业拇荒荆诚骞銮伲杉荒静闹手选9徘俚囊羯星辶痢⒒牒瘛⑺赏浮⒐牌印⒉岳稀⒑甏蟆⑶迦蟆⒛亍⑻鹈馈⒘橥浮⒂钠嬷种郑恢舜恢伲羯崾悄囊恢郑
与卖香椿头的菜妇聊天,说这些香椿头,是大棚里种出来的。故乡的香椿树,高枝上的嫩芽长长短短,不甚整齐,有人把剪刀绑在竹竿上,去剪取嫩头。那数量也少,只够自家尝一次两次鲜的。但那自然生长的香椿,香味是要浓郁得多。大棚里培育的香椿树,犹不及成人身高,像茶园里的茶树一般一行行排列,采椿芽即如采茶叶。香椿树的发芽,当在春暖花开之时,大棚内保温,使香椿早发,其味自然就淡了。我把刚买的这把香椿举到鼻尖,都嗅不到什么香味,摘取几片叶子揉碎了,仍然味道稀薄。只在放入盆中,用沸水焯时,才闻到阵阵馥郁清香。
香椿头,用沸水焯过之后,切得极碎,我是用来与豆腐同煎。特意去翻了汪曾祺的书,查到他的吃法,是凉拌豆腐——"入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
汪曾祺的文章好,简简单单,朴朴素素,却又余味悠长。先生的香椿拌豆腐,宜用嫩豆腐;我要做煎豆腐,宜老一些。结果买的这块,则又太嫩了。我用菜籽油,原想煎出两面黄,可惜豆腐水嫩,未能如愿。香椿头倒是被热油一逼,香气浓郁了。豆腐白,香椿碧,很是好看,又算是时鲜菜,一会儿就先于其他菜被一抢而光。
香椿头有时,只在谷雨前采摘才嫩,所以要吃,必须赶早。我从菜场买的这一把香椿头,一半用来煎豆腐,另一半第二天拿来炒鸡蛋,也算解了馋。
香椿树适应性广,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北京传统小吃,有用香椿嫩枝裹了面糊糊,下到油锅里炸了吃的,因为形状像鱼儿,所以叫"香椿鱼儿".这种吃法,陕西也有。我在成都吃过"香椿芽烘蛋",是把香椿芽切碎,拌到鸡蛋液里,用慢火整个地烘出来,样子有点像比萨。而我做的"香椿煎鸡蛋",也是切碎以后拌入鸡蛋液,却不是烘,而是旺火不停地翻炒,所以香味浓郁。如果是先煎鸡蛋,再放入香椿,二者零碎分散,看起来香椿碎末倒更像是炒蛋的配料了。
把香椿芽拿来当香味配料,也是有的。清人顾仲的《养小录》有一道菜,是把香椿切细,在烈日下晒干,然后磨成细粉备用。如煎豆腐,则入一小撮。这样的香椿煎豆腐,不见香椿,又有椿香,真是很妙。然而更妙的是,这样的香椿可以吃得久些,好像是把春天也无端地延长了。
香椿树
文/张训德
香椿树适应丘陵地带生长,木质细腻,花纹美观,红彤彤的颜色,是制作家具的首选木材。
初春时节,香椿树上萌发的嫩芽,俗称头茬香椿芽,是制作炸椿卷菜肴的主要佐料。浓郁的香椿芽独特味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谁家结婚办喜事,能让客人吃上一道正宗的炸椿卷,那真是莫大的的口福。如今,每当亲朋好友聚会,我都要选一家博山风味的饭店,点上一道地道的博山炸椿卷,供大家品尝。
我家老宅院中,就有棵香椿树。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到春天来临之际,香椿树刚萌发出嫩芽,母亲不失时机地给我们做香椿芽拌豆腐、香椿芽煎鸡蛋饼、炸香椿芽。让我们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待香椿芽长到十五厘米左右时,母亲采下来,用清水洗涤干净,将表面的水分晾干撒上盐进行腌制,腌到两天左右时,用手揉搓,一直搓到叶子变成了深绿色,再把它散开,移到通风处晾干,等表面没有水分时,再把晾好的香椿芽的根部蘸上食醋,然后一层盐,一层香椿芽摆放,放入瓷坛中,盖上一个瓷盘就可以了。母亲说:"别看腌点咸菜,也要精心制作,揉出香椿芽内含的水分,是防止腐烂,撒上盐是防止粘连,蘸点醋是去异味和保鲜……"经母亲腌制的香椿芽咸菜,保留到来年春天,再从坛中取出,仍碧绿如初。
经过腌制的香椿芽咸菜,是制作凉面的重要调味品。每当炎炎夏日来临的时候,母亲就会给我们做凉面吃。兄弟几个围在母亲身边转,看着母亲在盛好的面条上面加调料。调料是蒜泥、芝麻酱、酱油、醋、食盐等调成的汁,用汤匙舀上几匙,再撒上红萝卜咸菜,香椿芽咸菜切成的末,黄瓜丝,一碗凉面就算做好了。我们兄弟几个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母亲看到我们不雅的吃相说:"儿呀,慢慢地吃,咱还有呀,保管你们吃饱。"
香椿树的树干长得笔直,就像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繁茂的枝叶,就像一把绿色的遮阳伞。母亲人缘好,左邻右舍的婶婶大娘们经常凑在我家的香椿树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唠嗑,老宅院中的香椿树,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她们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时过境迁,每当我再回到老宅院的旧址,一排排楼房,排列在我的面前,只有一次次寻找我心中的香椿树,可是去哪寻找呢?老宅院的香椿树,早已变成了永久的回忆!
香椿一盘嫩
文/杨力
老家的门前有两棵香椿树。小时候,每到春天,当劳作一天的父亲扛着锄头回到院坝,母亲就会采摘几支椿芽,并顺势在鸡笼里摸出两个鸡蛋,然后炒出一盘香喷喷的椿芽炒蛋。父亲喝着小酒,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今年地里的光景,母亲脸上漾着笑,不温不燥,一家人其乐融融。
多年后,我在城里娶妻生子,也习惯性地在春天去市场买来椿芽,做妻子和孩子爱吃的椿芽炒蛋,椿芽拌豆腐。椿芽、荠菜、枸杞芽,可能是春天里最受大众餐桌喜欢的野菜排行榜上的前三名。
香椿树本来野生,受天地灵气滋养,顺四时而发。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色,香椿树也是嫩芽点点。寻着香椿特有的香味,采而食之,满足的不仅仅是口腹之欲,更是让舌头和身体适应自然的步调。
椿芽食用价值高,蛋白质、钙、磷和维C、维E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很丰富。而药用价值上,现代医学认为其有养颜抗衰老,开胃健脾缓解干燥的作用,药食同源在香椿这儿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从古至今,人们对香椿也有许多誉美之词。苏轼有《春菜》:"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把椿芽写得挺有傲骨。北宋文学家晏殊著《椿》一首:"峨峨楚南树,杳杳含风韵。何用八千秋,腾凌诧朝菌。"写的是香椿的韵致和挺拔。明代学者李濂更以一首《村居》赞叹:"腊酒犹浮瓮,春风自放花。抱孙探雀d,留客剪椿芽。"写尽了香椿的奇香和妩媚。
而一首无意中看到的《七律·香椿树》让我的印象更加深刻:"玉立庭前俏女郎,不施粉黛自然香。初春设宴一盘嫩,盛夏遮荫半院凉。芽断枝折情愈笃,风梳雨洗发宜长。世间珍宝能标价,气质清新值莫量。"
这是一个普通人对香椿树的赞美,却让我的思维一下回到了很多年前,其乐融融的时光恍若昨日。原来吃椿芽的日子,别有一番思乡的情绪涌上心头。
两棵香椿树
文/徐祯霞
老家的屋后有两棵香椿树,一样的高大,一样的茁壮,多年来,它们一直并肩生长。
这两棵树是母亲栽下的,栽它的时候,我还很小。两棵树相隔5米,是两个人可以凝望的距离。
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妹六个,母亲对于这个家是相当的珍惜。
父亲是一名教师,长年在外,多数时候是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每次父亲回来,母亲总当贵客待着。
可就在某一天,我的记忆还不是很清晰的时候,母亲和父亲吵架了,并且吵得很凶,具体为什么,我们不清楚,只记得吵后父亲摔门走了,一走三个月。
那段时间,母亲的眼里充满了忧郁,看着母亲不开心,我和弟弟比平日里乖了许多。
一天,母亲从外面拿回两棵香椿树,对我们说,我们一起将这两棵树栽下吧。
母亲在后院里挖下了两个小坑,将树放进去,填上土,然后烧了水,我们一直在旁边看着,看到母亲将树一一地栽好,然后回屋里给我们做饭。
从那天起,两个香椿树在我们的后院里生了根。
家里的田地很多,全赖母亲和三哥耕种。母亲白天忙着干活,晚上就在油灯下为父亲做衣服和鞋子,多少个夜晚,我数不清,多少次我午夜醒来,母亲依然在灯下做着针线活,这一针针一线线,全是为父亲。
母亲的针线是最漂亮的,全村里,找不出第二个,那手艺,可以缝制旗袍,可以开制衣店,而这次,母亲用了十二分的心思在为父亲缝制着衣衫。当母亲咬断最后一根线,将衣服展展地铺在床上,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那衣裤,比商店里卖得都好看。
衣服做好之后,母亲将它叠得平平整整的,同崭新的布鞋一起用皮纸包了,装进一个小布包里,去了父亲的学校。
三天后,母亲回来,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晚间没事的时候,又坐在门前的大石凳上给我们唱民谣,唱山曲。
母亲的快乐,感染着我们,我们又恢复了以前的闹腾与雀跃。
周末,父亲回来了,一如从前,似笑非笑,摸摸我的头,摸摸弟弟的头:"在家乖不?"我们俩仰起头,有力地答着:"乖!"父亲这才露出一口白牙,说:"乖就好!"
此后,父亲每月又会回家了,这让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内心都很踏实。
因为父亲永远都是我们家的主心骨。
香椿树一年一年地长大,每年的春天,我们都会在香椿树上采下鲜嫩的香椿,母亲为我们烹制成可口的美味佳肴,在香椿浓郁的香气里,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甜美,母亲给我们包香椿饺子,又给我们烙香椿饼,还将香椿和腊肉一起炒了吃玉米饭,那时,在我的眼里,香椿便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尔后,母亲将未吃完的香椿切碎,用开水焯了,拌上盐,晾晒干,用蛇皮袋子装起来,留到有客人的时候再吃。
转眼,我们长大了,转眼,香椿树长大了,转眼,父亲和母亲变老了。
香椿树长大了,它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生长着,从两棵尺余高的小树苗长成了十多米高的大树,它们一直一般高,一直一般粗壮,一样的挺拔,一样的枝繁叶茂。
闲暇的时候,母亲就会搬个小凳,坐在香椿下,望着两棵香椿树怔怔地出神,母亲在想什么,我似乎是知道的,虽然母亲并没有确切地说给我们。
在母亲眼里,这两棵树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树,它包含着母亲对于人生所有的希望,母亲栽下这两棵树就如同栽下了她和父亲的爱情,她希望他们一直能够并肩而立,共同守护着我们的成长,守护着我们这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园,因为,有我们这一群孩子,这个家永远都是世间最美的地方。
多年后,我们离开了家。多年后,母亲去了。母亲去的第二年,父亲也去了。父亲和母亲相守一生,最终他仍是恋着母亲,追随母亲去了。
当一段爱情定格成永恒,留下的,只有香椿树,一如父亲和母亲,依然肩并着肩,在阳光和风雨中站立。萦绕在周际的,依然是香椿浓郁醇美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