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哲理的文章

易乐摘抄精选6篇蕴含哲理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蕴含哲理的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寻佛

文/董h姣

城里的富商得了重病,请了无数名医也不见好转。富商的三个儿子都焦急万分。

一日,有位高僧来到富商家,说:"佛昨夜托梦于我,说您的儿子都颇有佛缘,命我收其中一个为座下弟子,明日佛会在山上等着。你既遇此劫难,不如叫你儿子上山时将佛请来,或能渡过难关。"

富商问:"我有三子,不知是哪个有此福缘?"高僧说:"都上山去寻,自有答案。"第二天,富商的三个儿子就各自上山去寻佛。

大儿子上山后不久就遇见一个老和尚,坐在水边打禅。老大见老和尚衣衫褴褛,形容枯槁,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的行僧,便上前去问:"老和尚,你在这山上走动,可曾见过佛?"老和尚好像没听见一般,仍是闭眼坐禅。老大吃了闭门羹,摇摇头走了,直到精疲力尽,悻悻地回家了。

二儿子在山中遇见一个面容姣好的村妇。看了一会儿,老二上前行礼道:"请救救家父性命!"那妇人微笑着说:"我又不是郎中,如何救得了你父亲?"老二答道:"我知道您就是高僧说的佛,若您能救父亲,我定奉上无数金银珠宝,并修一间庙宇专门供奉您的金身佛像。"那妇人听了之后大笑三声转身离去,任凭老二怎么追也没能赶上。

小儿子在山中不曾遇见一人,只是突然在水中发现了一朵盛开的莲花,老三赶忙跪拜道:"求佛帮家父渡过难关!"说毕掬一捧水浇于荷花之上以示供养,然后起身回家。

三个儿子回到家中发现父亲果然大病痊愈。老大心中仍有疑惑,忙问:"你们果然遇见佛了?"老三回答道:"佛性随身,开心眼则可见。"老二好奇,也问:"那你又是如何将佛请回家中的?"老三回答:"以心供养,心诚则至。"

说完老三便叩别父兄,跟着高僧出家修行去了。

原来山上的老和尚、村妇和莲花都是佛的幻型。三兄弟能遇见佛,本都是结过善缘之人。可惜老大有眼无心,被佛祖的幻型所骗,老二虽然识破佛祖幻型,却又陷入世俗的假象。唯老三用心观真相,才得以将佛请至家中。

现今的人常常抱怨找不到"真、善、美",感概自己得不到内心安宁。其实这些人都如三兄弟寻佛一样,看不破幻想,再怎么寻找,最终只得一场空。

有缘相聚就是幸福

文/王池光

哲人有言:"爱在本质上是一种指向弱小者的感情。"正是这种原始本真而又心甘情愿的付出,温暖了他人,同时收获了幸福。

诗人有语:爱很温暖,但仅有温暖不是爱;爱很快乐,但仅有快乐也不是爱。

生命中总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人近在咫尺,有些人远在天涯,有些人擦身而过,有些人一路同行。无论如何,终究难免曲终人散的伤感。在某条路相遇,缘聚一起结伴同行,又在下一个岔路口道别,聚散离合都是一种缘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重要的是,曾经的相处,开心或不开心,都烟消云散,在分别的时刻能微笑着挥挥手,道一声珍重再见,就已经是难得的缘分。多年以后,也许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也许一个狂风大作的傍晚,抓起电话,轻轻地问候一声:"你还好吗?……"然后,怀着甜蜜的回忆挂断电话。或许,简短的问候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时光流逝,一切都无法回到从前,只有那种幸福蕴藏在心中,这就是一种缘分,就是值得珍藏的幸福。

人人都有自己的人脉根源,每个地方都有区域印记深刻的文化。如何保留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作记念呢?文化传承无疑是重要的载体。我工作和生活的万福国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值得记念的载体。

尽管你来自五湖四海, 尽管你说着地道的家乡方言,是文化将一颗颗心拉近。情怀、记忆和依恋,藉由文字、图画、文艺活动的形式,凝结在园区之中,积蕴了丰厚的人文传统。文化在这里闪耀着智慧和匠心,散发着浓郁故乡味道的乡愁,塑造出了绵延的人文气息,让打工一族享受着特有的精神文化。在文化的浸染下,每个人都感到快乐和幸福。

每个人都有放纵的天性,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每个人都希望人生精彩。时代给了我们机会,却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成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万福国创造条件让人人释放自己的天性,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他们一步步走向幸福。

在这里,图书馆24小时对外开放,员工可随时阅览自己喜欢的书报与杂志,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员工可以在空中花园享受和煦舒适的阳光,呼吸清新爽心的空气。在这里,员工吃的是自己亲手种植的有机蔬菜,老板与员工同吃一锅饭,乐也融融。

成长是优美的,青春是美妙的,生活是锦绣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故事是鲜活动人的……总之,大家有缘相聚就是一种幸福。

忧患心

文/陈广胜

危机是一种认识,没有忧患永远是最大的隐患。欠缺忧患就仿佛盲人走路,毫无忧患更等同于慢性自杀。高明的大脑懂得未雨绸缪,以此"小心驶得万年船".

沙丁鱼喜静,运输途中极易窒息,但有艘渔船却很少见到死鱼。原来,船长在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因生性好动,鲶鱼不停地攻击沙丁鱼。受到威胁的沙丁鱼拚命游动,竟在左躲右闪中激发了活力。

这就是着名的鲶鱼效应,它使我想起了孟子的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如同沙丁鱼,人都有贪图安逸的本能,容易满足现状,沉溺于当下的享乐,却对问题和风险感知麻木。更有甚者,还人为地制造矛盾,以致引火烧身。而明智的人有一颗忧患心,他们善于发现潜伏的威胁,并将之消弭在萌芽状态,因而建起了阻隔危机的"防火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忧患体现了做人的远见。危机并非瞬间形成,它总是从最不起眼的隐患开始。隐患的一点点滋长,起初往往被人忽略,等察觉到了,小患已酿成大患,变得难以收拾。怀忧患心,便避免做这样的盲目人。由于时刻存着危机意识,人们能灵敏预判各种先兆,做到有备无患。

困境中的焦虑是每个人都有的,忧患难在得意时。恰恰是一路坦途,人们因放松警惕,最容易摔跟斗。所以,顺境中尤需得宠思辱、居安思危,让自己时时"归零"后重新出发。

"企鹅(指腾讯)走出南极洲了!"面对微信的冲击,马云在阿里巴巴中层动员会上说。虽然阿里巴巴还如日中天,可微信支付无疑挑战了马云的心理底线,让他产生巨大的焦虑感。危机是一种认识,你有怎样的眼力,它就有怎样的显像。当然,看不见绝不等于不存在,没有忧患永远是最大的隐患。

阿里巴巴与腾讯的较劲,还难以断定谁会占上风。但可以断定的是,假如没有今天的忧患,阿里巴巴很可能将步步被动。其实在风起云涌的江湖里,谁都没有太多得意的本钱,却无一例外存着软肋——只不过有的在明处,有的在暗处。换句话说,危机将伴随人的一生,"患"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彻底消失。当马云敏锐感知到腾讯的可怕,阿里巴巴才能在第一时间发起反击,使出令马化腾也同样感到可怕的狠招。

危机是考验,但也蕴藏着生机与转机。在忧患心的作用下,人们更能唤醒生命的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遇到危险时,会通过神经体液系统发出一种类似总动员的应激反应,从而明显提升人体机能和脑力水平。反之,在宽松、有利的条件下,大家往往精神麻痹,容易产生惰性。可见,忧患不仅能预警,还可充分地激活自己,让人在如履薄冰中变得机敏,在背水一战时更加强大。

忧患并非患得患失,更不是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它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省察。忧于细微处,防患未然时,实质上是一种能力素质。如果说普通人的忧患主要关乎个体利益,对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而言,忧患心则事关全局。因为领导人好比船长,把握着船的航向,若无视前方的洋流、暗礁和冰山,毁掉的将是整船子人。

从历史上看,因失却忧患而自掘坟墓的比比皆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当天,路易十六竟在记事本上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

当有人告知巴士底狱被攻的情况,这位君主还吃惊地问:"怎么,造反啦?"

大臣回答:"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作为最高执政者,无忧无虑可谓"很傻很天真".但现实不会让他永无忧虑,而且必将给予加倍的惩罚。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最终为自己的浑浑噩噩买了单,他被送上了断头台。

这样的一幕血腥场景,在当代发生的几率已大大降低,但其深层的历史规律没有改变,所内蕴的道理仍完全相通。在任何一个时代,欠缺忧患就仿佛盲人走路,毫无忧患更等同于慢性自杀。高明的大脑懂得未雨绸缪,以此"小心驶得万年船".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人间本没有世外桃源,也没有恒定的风平浪静。从执政者到各个层面的领导人,以及平平常常的你、我、他,都不可缺一份忧患。因为大家都要用一辈子走长路,而前头必定有"狼",保不准啥时会碰上。只有时刻警觉"狼"会来,并周密做好打"狼"的准备,才能避免被"狼"吞噬。凡事大体如此,正由于我们等着"狼","狼"反而会离得远一些,前头的路也将走得愈发安稳。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文/曾少令

特别喜欢"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句话,喜欢到骨子里的那种喜欢。读起来薄凉薄凉的,有种飘飘然的感觉,却能让人想要如花般绽放。待到清风来时,花香满溢,定是能感动人的。

花儿每次盛开,注定是要经历疼痛的洗礼才能展现曼妙的身姿。一意孤行地盛开,开到荼靡花事了,傲骨挺姿,生怕辜负季节的恩泽。哪怕世事如何变幻莫测,世态如何炎凉,生活如何困苦,她总是恣意地盛开,兀自芬芳,清风拂来,暗香涌动……

一个人总是要尝试孤身作战,去走陌生的路,听陌生的歌,住陌生的城市,看陌生的风景。面对现实的残酷与别人的冷漠,我们要学会自己舔愈伤口,要相信,在陌生的环境里,终究有那么一天,你如花般盛开,香气袭人,为苍白的人生平添绚丽的色彩,煞是惊艳,迷人。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好好地活着,花期自会到来,幸福也将悄然而至。

若是平白无故被误解,解释却成了掩饰,甚至被反咬一口,此时,你不需绝望,不需生气,更不需大骂。佛说:"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人确实要学会隐忍,心中才会澄净明亮,任何疯言疯语都中伤不了你。嘴巴是别人的,人生却是自己的。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原则,我不能阻止你恶语伤人,但我能两耳不闻。心若自在,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照样花团锦簇。四季来,花自开,清风至,馥郁芳香。

多一点枝枝节节,那就多开一些花。你就是那一朵花。坚强,动人,温婉,淡雅。

三毛曾说:"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人生苦短,白驹过隙,生命不必委曲求全,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即使在淤泥里也要开出艳丽的花朵,好好疼爱自己,宠爱自己,相信自己。

近来看史铁生的随笔,让我肃然起敬,俯首称臣。他的文字是那么真实,全无矫揉造作之态。字里行间,深沉,温和,敦厚,充满生机与希望。身体上的残缺,并未使他自暴自弃。面对疾病的折磨,他曾有过轻生的念头,但他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再活一活试试。常言道:"上帝在给你关闭门的时候,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如果说残疾就是上帝关门的警示,那么写作就是那扇窗,让他的生命开出花来,却是使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并且活得精彩。其实,不必讶异,不必慨叹,好好欣赏生活赐予的残缺,在残缺上开出傲骨的花。残缺也是一种美,衬托出你人格的健全和心灵的芬芳。

没有创伤的贝怎会有迷人闪烁的珍珠?同样,一星陨落,还有月亮星辰,暗淡不了整个星空;一叶飘零,还有绿树红花,荒芜不了整个春天。面对生活中的苦与难,我们能做的,就是让生命尽量开花。从容淡定,坐看云起;岁月静好,浅笑安然。

茫茫尘海,漫漫人生,再回首时,恍然如梦。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方净土不能死气沉沉、黯淡无光。哪怕沧海桑田、世态炎凉,你若盛开,清风阵阵。命里有时终须有,想要的自会有的,该来的总会到来。

从起点回到原点

文/屠兰芳

"做人要低调"是一句流行语,所有的流行语之所以浮上水面,往往是针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而产生的。从"李刚门"、"凤姐"、"郭美美"等一系列红人红事可以看出,"傲气十足,高调做人"的风气已经愈演愈烈。忘乎所以似乎不再是对一件事情的痴迷,而是对这个世界的忘却。

张家港原本是一个很穷的小县城,戏曰"穷沙洲".随着改革开放,很多人开始发家致富,但原本一些勤俭节约的品质也和贫穷一起消失殆尽了。有的人沾染了不良习俗,有的人开始好吃懒做,有的人堕入赌博深渊,有的人过度铺张浪费。谁还去忆苦思甜,记得曾经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日子,记得那个朴实无华的自己?起点高了,心也高了,开始好高骛远了,逐渐面临"大事做不了,小事不屑做"的尴尬境地。

人生便是如此,向着一个既定方向前行,遇到的磕绊会使人望而却步。有的人忘记了路在何方,往往在随波逐流中踽踽前行;有的人走错了路,一直在继续错误还是纠正错误的道路上徘徊。每一个步伐都从原点起步,每一次成功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起点回到原点是一种历练,经历过风风雨雨,见识过庞大场面,逐渐积淀,方能放低姿态,返璞归真。

失而复得

文/陈志宏

人生中的失而复得,是一面镜子,照亮灵魂暗质,让生命透出盈盈亮光,也是一次裂变,让人生有了另一可能。

有些东西丢了就丢了,永远找不回来,比如时间,只有无可奈何,就像川上孔夫子感叹的那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些宝贝弄丢了,人们就像丢了魂一样,恨不得它早点回到自己身边。山一程,水一程,如果那失物辗转好几程终于回来了,失主会是什么感觉呢?

先讲一讲我的经历吧。19年前,我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文学小青年,对写作执着而疯狂,节衣缩食,省下钱来报名参加了北京鲁迅文学院的函授班。当我收到那本墨绿色的学员证的时候,感觉幸福从天而降。寒假回到家中,掏出那个本本,逢人便漫无边际地狂吹。村里年纪相仿的堂兄弟,或者玩伴,都用羡慕的眼神看我。于是,我趁胜再吹,大有不把牛皮吹上天不罢休的气概。我说:"我上的这个函授班,是国家级的文学院……每年还有两次面授的机会,去北京上课。这个学员证呢,可以半价买火车票呢?"我的小伙伴们对国家级之类的并不感兴趣,但听到可以五折买火车票,他们眼冒绿光,因为他们当中有不少就在北京贩卖东西,往来北京频繁。

如此一番炫耀,我的虚荣心得到了大大的满足,结果呢?第二天,我的宝贝学员证,不翼而飞。

半个月后,我的"宝贝"在水渠里被人发现,但长期经水浸泡,已面目全非。失而复得,我没有惊喜,只感觉这就是吹牛的代价。写不好东西,以为拿个破本本能贴金撑门面,却被人无情地撕揭下来。失而复得之物,被我扔到河里,任其随波远去。

我觉得这不是坏事,至少让我清醒过来,吹牛皮,是要付出代价的。

近读鲍文清女士的《启功杂忆》,才知道书法家、文学家、教育家启功先生,也经历了一次颇富戏剧性的失而复得。他丢的是一本书——《论书绝句百首》。书中诗作始作于1935年,一直写到1968年,时间跨越30多年,他有空的时候用小楷,一笔一笔地书写,融创作与书写为一体,是大半辈子的心血凝聚。他非常看重这个册子,无奈却被某友人借走,一去不复返。后来,才知道那人把他的《论书绝句百首》在香港卖掉了。台湾赵翔先生将其收购,在台印行少量的影印本,馈赠友人。十多年后的某日,启功先生终于见到自己丢失的宝贝,是赵翔出版的影印本。再后来,他在拍卖行见到了真本,问:"这本要多少钱?"拍卖者说:"起价17万元。"启功先生毫不犹豫地将之购回。

启功并没拿那个失信之人怎么样,只是在《南乡子》一诗序言中记录了失而复得的来龙去脉——拙作论书绝句一百首原稿为友人携去,归于客商,展转复来燕市,价增竟至一倍。"诗曰:小笔细涂鸦,百首歪诗哪足夸。老友携归筹旅费,搬家。短册移居海一涯。转瞬入京华。拍卖行中又见它。旧迹有情如识我,哎呀,纸价腾飞一倍加。"荣宝斋出版《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他在自序中说:"友人见约,为之手录百首,云将附印于注本之后而未果,转为赵翔先生聘之以去。竟蒙珍重影印,加以精装,薄海流传,不佞朽骨为之增寿矣……"

被人捉弄至此,启功先生仍是看得淡,笑得出,心无芥蒂,云淡风轻,是"万里无云万里天"式的人生至境。

同样是失而复得,我收获了自醒,而启功先生一直都是淡定从容,彰显大家之气。"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得与失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有道是,你得到了什么,相应的一定会失去什么,反之亦然。

人生中的失而复得,是一面镜子,照亮灵魂暗质,让生命透出盈盈亮光,也是一次裂变,让人生有了另一可能。

为您推荐